“一带一路”为全球发展提供新机遇
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对于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增长,以及对于推进全球化转型发展和完善全球治理都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历史性的新机遇。在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抓住这样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时间来,经过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的制度框架已基本构建成型,一大批项目已实质性落地,并且有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早期收获。实践已经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对于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增长,以及对于推进全球化转型发展和完善全球治理都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历史性的新机遇。在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抓住这样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发展机遇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无数国家的实证经验都已证明,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没有水,农作物产量就会很低甚至颗粒无收;没有电,制造业就没法发展,更谈不上国家工业化;没有路,原材料就无法运送到生产基地,产品也无法销往市场。如果这些方面的条件都很差的话,外商直接投资(FDI)也不会进来。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一个很大的差距就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距上,这也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其早期发展阶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如果这一制约因素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克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会处于长期停滞状态。世界上许多国家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一个多世纪以来乃至更长的历史时期,其经济发展都处于一种低质发展状况,普遍贫困、绝对贫困已是常态。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构建起一种新的发展机制,使自身具有良好的“造血”功能。从哪里突破呢?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应该是一个重要选项。当然,也得有其他相应各方面的改进与提升,譬如说也应该相应地提供和改善国家治理水平,优化制度安排等。目前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基础设施水平都比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如果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满分设定为5的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只有2.7;如果换算成百分制,也就是只能打54分。但这些国家之间的差别很大,中国、新加坡的基础设施水平比较高,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就更差了。
要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严重不足。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结论,在2016年至2030年间,亚洲发展中国家每年平均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投资大约为1.75万亿美元(其中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为9800亿美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5600亿美元、电讯基础设施建设为1533亿美元、供水和卫生设施建设为533亿美元),但这些国家的实际年均投资于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还不到一半,年均不到8000亿美元。这就有一个巨大的缺口,怎么办?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样一个缺口。
5年多来,中国已经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铁路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土耳其的安伊高铁、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等;也建设完成或在建一批重要的港口如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缅甸的皎漂港等;已建设完成或在建的电站有巴基斯坦的萨希瓦尔火电站、卡拉奇核电站等。总之,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已经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投资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为这些国家形成有效的支持其经济增长的“造血机能”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
为全球贸易增长提供了大发展机遇
无数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当我们以上所说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一旦得以改善,贸易成本就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贸易流量也随之增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确定的,不太确定的只是幅度问题。
有研究表明,当贸易成本如果降低1%时,贸易量就会相应地增加3%,当然也有研究认为不到3%或高于3%的。有研究表明,不靠海的内陆国家运输成本的平均水平要比沿海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50%,进而两者的贸易额通常也会差出3-4倍。世界银行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合作将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至2.2%,推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的贸易成本降低10.2%,还将促进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少提高0.1个百分点。
总之,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提高对于促进贸易发展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开通后,整个国家的货运成本大幅降低,有研究表明甚至降低了70%多,进而对经济增长每年可以贡献1.5个百分点。跨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开通后,尽管还存在着配套方面的问题,但其运输成本也已降低了许多,特别是在急需化肥时,对保障该国化肥充足按时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还有很多铁路线、公路线都正在建设之中。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的公路大约为3万公里,铁路也有6000多公里。这将对促进非洲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亚非拉欧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得到大幅改进,进而为这些国家的贸易增长提供了良好机遇。
促进全球化转型发展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巨大阻力。何去何从,面临巨大挑战。客观地讲,这与目前全球化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密切相关,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分化:一部分国家和一部分人越来越富裕;另一部分国家和另一部分人,相对而言却变得越来越贫困。于是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不均等的情况愈演愈烈。当然还有一些别的问题,譬如说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有些国家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进而失业率上升;还有人认为,全球化也是造成全球经济危机的一个原因,等等。
于是就有国家开始搞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从多边主义体系中退出,甚至大搞逆全球化的一套东西。这样的一种思维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因为全球化是不可逆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任何一个人可以逆转全球化发展趋势。因为没有人能够改变这样三种客观存在:一是自然资源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天然地存在巨大差别,因此通过国际贸易互通有无就不可避免;二是资本的本性就是流向回报高的地方,因此投资的国际化趋势也是无人可以改变;三是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其传播和扩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受国界限制,也是客观必然。
因此,目前有的国家所选择的退出全球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既不可能使自己从中受益,更不可能使别人从中得到好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大力推进全球化转型升级,从而使目前的一种不是太好的全球化变得更好,不仅让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全球化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使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能从全球化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也就是倡议将“一带一路”共同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和共同产品,只要愿意,都可以参与其中,不分国家类型,也不管地处何方,在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下,平等参与,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在于构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体系,而且是包括了“海陆空天电网”的一个立体的网络体系。这样就将直接促进全球产业体系更好地一体化,也能更好地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更加便利化,再加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更好的政策协调和民心相通的保障,就有可能构建一种新的全球化,也就是转型升级之后的一种新全球化,这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其开放性、包容性、普惠性、均衡性。简言之,就是世界上尽可能多的国家和人民都可以享受到新的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而不仅仅只有极少数国家和人民。
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一种公共产品,主要是通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其发展所需的一些基本要素而促进其发展,这些要素包括资本、技术、知识等,其中世界银行主要是通过提供资金来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减缓贫困,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政策咨询、培训服务,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促进世界多边贸易的公平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等等。
目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二战后形成的,七十多年来对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度很低,话语权很小,因此从中得到的好处也很少,甚至很难得到什么好处。伴随着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改革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已刻不容缓,但确实也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一些国家并不喜欢这样的改革,因此如何通过做增量的方式来弥补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不足就成为一个很必要、也很有意义的选择。
我们上面提到过,亚洲发展中国家每年对于基础设施的实际投资还不到需求的一半;麦肯锡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全球平均每年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需求大约为3.3万亿美元,但供给也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给很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需求,积极投资建设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为其经济腾飞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从金融方面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做了增量。
中国的扶贫经验,特别是中国的精准扶贫经验,也是可以为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借鉴和参考的,特别是在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和执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过程中,中国的脱贫经验也是可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平台,向世界传播,使那些目前仍然还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国家和人民尽快脱贫致富。这是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基本精神高度吻合。这也应该被视为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特别是对扶贫治理模式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共建“一带一路”,将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缓解全球贫困、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等多方面提供良好机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