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枪击案频发 枪械管控再成舆论焦点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敏):泰国素有“微笑佛国”之称,泰国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大多是温和善良、不急不躁,然而近两个月以来,泰国公共场所内接连发生了多起枪击案,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震惊国内外,枪械管控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在今年短短2个月时间里,泰国各地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枪击事件。1月初,华富里府大型购物中心内金店遭持枪蒙面歹徒杀人抢劫,凶手射杀3名无辜百姓,另有4人受伤;之后不到1个月,呵叻府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内发生震惊世界的枪击案,凶徒是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不仅私人拥有5支枪,还抢劫军械库武器弹药,与军警对峙18小时,最终酿成30人死亡、58人受伤的惊天惨案。这些枪击案都发生在公共场所,造成的伤害和社会影响巨大。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上述武器都是登记在册的合法枪械,连呵叻府恐怖枪击案的肇事军人私人所拥有的5支枪,也都是在正规渠道购买的。此外,发生在泰国私人住宅里和其他场合的枪击案也屡见报端。
日内瓦国际与发展研究所的独立研究项目《小武器问题调查》201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泰国的枪械拥有量排名全球第13位,有大约1030万支枪,是东盟国家里拥有枪械最多的国家,其中登记注册的600万支,没有登记的400至500万支,泰国人的持枪比例高达15% 。资料还显示,2014至2016年,进口枪械最多的东盟国家前三位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其中泰国每年进口枪械的价值高达67亿泰铢(约2.16亿美元)。
泰国枪械专家育拉维表示,获得允许持枪的民众,主要目的是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些枪主是为了收藏,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参加射击比赛和运动,这些用途都会在相应的持枪证上标明。关键是要有对枪支管控的有效法律和惩罚措施,“实现合法持枪的前提是,法律要对不当的用枪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动不动就掏出枪来的行为,一定要重罚,而不是交些罚款了事。枪应该被看作是最后一道保护措施,但是现如今缺乏对用枪的有效管理。”
此外,人们可以通过参加射击培训,甚至网络射击培训课轻易地学习到用枪方法,这也引发公众质疑,认为会加大枪击案的发生频率。泰国玛希隆大学犯罪学专家塔楠萨认为,泰国对持枪证的管理不够规范,对申请者的心理测试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够严谨,“签发持枪证一定要经过专家严格的心理评估,如果心理测试专家给出的结论是,性格急躁、控制情绪能力低下,就不应该发放持枪证。”
泰国法律规定,购买枪支以后,只能存放在家中,而且弹匣要跟枪体分开存放,就是为了防止因情绪过激而随意用枪。此外,严禁持枪进入公共场所。法律还规定,枪械商店出售的枪支和子弹必须登记注册,这对事后追踪犯罪分子起到了很大帮助。塔楠萨认为,要减少枪击案件的发生,还需要多方举措,“首先要打击非法枪支交易,合法持枪的标准要提高,加强对持枪者的心理状况评估,持枪证应设定有效期,根据需要申请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