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物资驰援拉贝后代 跨越山海见证情谊
80多年前,侵华日军开始在南京屠城时,德国人约翰·拉贝自发与友人成立国际安全区,累计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因为国际人道主义善举,拉贝被誉为“南京好人”,其所著《拉贝日记》被公认为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
△2020年1月6日,在德华人和友好人士自发来到约翰·拉贝墓前祭奠
德国新冠疫情蔓延后,居住于德国的约翰·拉贝的后人,69岁的托马斯·拉贝医生,他和家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并伴有明显症状,但德国境内有效药品已断供,医院的防护物资也出现紧缺。情急之下,拉贝医生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求助。
得知此事后,吴恳大使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团队与国内取得联系,想方设法协调到首批药品,并于3月底送到拉贝医生手中。考虑到拉贝医生所在的海德堡大学医院也正式提出物资援助请求,使馆及时与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进行了沟通。南京市政府迅速筹集了30000只口罩、620瓶抗疫药品和200套防护服,并通过包机于4月17日中午运抵柏林。同时,使馆加紧与海关对接清关和运送手续。4月20日,就完成了全部清关手续,这批物资安全运抵使馆。在完成必要的消杀工作后,使馆工作人员21日专程驾车将物资送抵海德堡。
△物资抵达驻德大使馆,吴恳大使与物资合影。图片来自驻德大使馆
托马斯·拉贝医生表示,在这个疫情肆虐的特殊时刻,来自中国的馈赠让他再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来不会忘记向朋友施以援手。他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国使馆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拉贝说,从他的祖父开始,他的家人都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孩子们也十分珍视与中国的友谊,相信对中国的爱将会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托马斯·拉贝夫妇接受物资捐赠。图片来自驻德大使馆
海德堡市长代表说,该市目前抗疫物资紧缺,中方此举堪比雪中送炭。市政府将尽快把物资配发给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做到物尽其用。她说,同心协力是人类战胜病毒的最有力武器。病毒和距离没有将中德两国隔开,这次跨越万里之遥的爱心传递,生动诠释了南京与海德堡、中国与德国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宝贵精神。(总台记者 余鹏)
△拉贝医生和海德堡市政府代表接受物资捐赠。图片来自驻德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