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习近平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倩):“亲望亲好,邻望邻好”,8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引用这句寓意邻里和睦关系的谚语,阐述中国周边外交理念。这一朴素的表达此后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有关周边外交的讲话中,生动诠释中国对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视和期待。梳理8年来周边外交发展历程,相关领域专家表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用真心交朋友,周边外交格局实现全方位深化。
2013年4月,习近平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着眼亚洲对外阐述中国周边外交理念。同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召开,对未来5到10年周边外交工作作出顶层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许利平研究员认为,过去8年,从亲、诚、惠、容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理念、新举措,引领中国周边外交实现了质的提升。“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理念,对周边外交也有传承和继承,还是秉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等政策。周边外交两个优先方向——东盟、中亚,一南一北两个双翼一样,把周边外交向深度推进。特别是这8年来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周边国家是我们推进‘一带一路’首要辐射的地区,可以说推进‘一带一路’始于周边。”
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指出,8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发展顺利,其中一大亮点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周边国家的认同和支持。“中国和周边很多国家在双边基础上达成共识,来建构双边国家间命运共同体,包括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这种命运共同体,实际上也是在一个整体的区域合作框架之下来推动的。在很多多边平台上,周边邻国都积极和中国共同来倡导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从而为亚洲人共同来管理处理亚洲事务、推动亚洲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苏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同舟共济。中国提出的健康命运共同体,让周边各国人民切身感受到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和周边国家积极推动抗疫基础之上的医疗合作,通过提供疫苗这种公共产品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有了一个切实的合作渠道和平台。我们现在提出双循环体制,即国内国际循环相衔接的体制,把周边国家这种外循环放在中国整体自身经济发展和推动区域合作节点上来进行连接,双方经济合作更加深化。”
中国与周边国家长期交往,总体关系稳定向好,但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分歧。对此,中国始终秉持坦诚相见、友好协商原则,用诚心化分歧。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许利平研究员说,“作为邻居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想这种分歧不影响我们关系的发展。比如说,我们和东盟部分国家存在南海争议,但是我们并不以地区大国自居,而是抱着真诚态度和平谈判,处理争议。我们和东盟国家正在磋商南海行为准则,这将为南海的和平稳定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与周边关系蓝皮书》,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之下,合作抗疫依然是2021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重要选择。中国与周边国家将更加重视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有望加速推进,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或将提质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