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10月16日,第六届深圳科技影视周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在深圳启幕。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深圳市航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活动由专业论坛、评优晚会、绿色低碳生活展览、公益展映和科普讲座、"青锋少年"杯环保摄影作品大赛等构成。论坛由主论坛、三个分论坛以及低碳技术分享环节构成,邀请到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各界人士共同展开“双碳”背景下各领域的行业交流。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周建,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强,深圳市人大副主任、市科协主席蒋宇扬,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等参加开幕仪式。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联合国副秘书长、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会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吴红波,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院长、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黄金标准基金会主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前执行秘书伊沃·德波尔等领导嘉宾通过视频和贺信向大会致辞。
分论坛三由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共同承办。主题是“双碳背景下如何发挥碳市场和碳金融的作用”。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
论坛伊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发表致辞。刘燕华表示,基于《巴黎协定》之后的资金缺口,预测的版本不一,但都数量庞大。政府只是其中一个资金来源,更主要是靠金融和市场,今后几十年时间里面绿色金融体系将会非常活跃。但是,低碳和金融之间也有很多矛盾点,比如绿色发展是长期的,而金融追求的目标是短期回报;绿色发展讲的是系统项目,但是金融系统是一对一的;绿色低碳指的是无形资产,是生态的角度,而金融瞄准的是有形资产。如何在金融和绿色之间找到共同点,就是绿色金融需要进行探索的新领域。最后,关于绿色金融体系的价格,一是参考政策体系,二是投资方向在绿色技术,三是重视金融体系和整个绿色产业链的连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委员会原主席唐丁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委员会原主席唐丁丁随后发表致辞。唐丁丁表示:“我们在解决重大全球环境问题时,不能只有良好的意愿和情怀,还需要考虑解决问题能力和手段问题。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我们既要考虑解决问题的资金从哪里来,同时也需要思考公共和社会资本应该向哪里去,要以疏堵结合的方式去设计我们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其次,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时,要更加积极地动员金融资本的力量,特别是社会和私营资本的力量,要鼓励多边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亚行和亚投行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并鼓励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国际环保和社会组织与金融行业建立伙伴关系,以便有效地利用科学和技术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在其投融资业务中关注和解决相关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肖志家
谈到市场,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肖志家表示,碳市场依托其市场机制,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事业低碳发展,成为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重要政策依据。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深圳的碳市场已经进行了多项碳金融产品创新,创下了7个全国第一。如发行国内首支碳债券,推送国内首批绿色结构性整改业务,落地国内单笔最大的碳交易等。“截至目前,深圳的绿色生态规模达4000亿元,发行的绿色债券超过3亿元,发行的绿色投资产业基金约200亿元。深圳市政府和辖区内金融机构将继续聚焦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做短期,中期或长期碳中和时间表或行动方案。”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进行了“用好碳市场,助力碳中和”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我们对‘双碳’路径不同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因此,做路径选择时,社会需要政府、市场以及技术三位驱动,特别是一起催生能源技术的革命。”此外,他指出,碳中和的本质是能源转型,技术突破是核心,绿色溢价是瓶颈。
圆桌对话
在圆桌对话环节,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剑,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项目主任刘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及Treelion Foundation秘书长叶广涛共同参与讨论了碳市场等相关话题。圆桌对话环节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戴彦德主持。
周剑分享了一组科研数据:“我们在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排放路径做了一个研究后,重新给出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碳价格和减排的成本。其中,中国碳价大约为40美元每吨,到2050年约为100美元每吨,2060年基本为300美元每吨。”
基于周剑分享的科研数据,宾晖表示,碳交易成立至今,其管理办法主要以协议端为主。碳市场的概念很大,除了碳产品配合外,市场还需要对现货及衍生品制定统一标准。基于此,宾晖强调:“我们下一步将统一碳市场,增加产品范式,增加衍生品拓展。”
作为专业投资人,叶广涛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本次对话。在绿色债券市场,他认为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社保基金,帮助政府转向产业基金和商业银行的基金,让符合条件的项目融资。另外,他表示,如果可以发展碳期货市场,碳的定价在回归价值的合理区间当中,也可以引入更多的投资者,让排放企业可以掌握中长期的碳汇价格,包括对冲价格风险,其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刘强做总结发言称,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有金融机构的参与,大力挖掘减碳的经济价值是大势所趋。此外,量化评估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也是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戴彦德在圆桌对话的结尾表示,“今天我们看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就是新经济,就是新发展,就是新机遇。而且它是全社会的一种变革,我们中国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为全球做贡献。”(图/气候影视大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