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今天(12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支撑有力,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宏观政策调节有力实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
今年主要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只要把好疫情防控关,明年消费发展仍然大有可为。“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有利于增强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
创新驱动态势向好。科技创新加快发展,5G产业加速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围绕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等短板领域的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我国的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升至全球第12位,连续9年上升。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稳步推进,城乡差距持续缩小。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2,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和优化市场环境成效不断显现,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打造,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增强。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经济内循环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仍有较好基础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尽管中国经济目前面临较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也比较突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仍有较好基础。
付凌晖表示,对于经济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付凌晖:这是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阶段性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从统计数据来看,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三重压力和经济的下行压力。
从增长看,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5.5%和4.9%,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比较明显,也反映出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两年平均增速也由3月份的增长6.3%回落至8月份的增长1.5%,这两个月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同比增速也同样是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两年平均增速也整体上出现回落态势,反映了需求收缩的变化。
从供给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部分能源和金属供给偏紧,汽车等部分行业缺芯问题影响明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连续扩大。PPI涨幅从1月份的上涨0.3%扩大至10月份的13.5%,这个月虽然涨幅有所回落,但还处于较高水平。汽车产量也出现连续同比下降,反映出供给冲击的影响。
从预期看,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受疫情影响波动比较大,其中,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回落至收缩区间,主要是受疫情散发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付凌晖:从未来看,尽管存在这三重压力,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也比较突出。下阶段,持续做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仍有较好基础。
价格稳定有基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今天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与10月相比,11月核心CPI涨幅回落了0.1个百分点,保持基本稳定,说明市场供求的整体状况总体上是基本平衡的。从未来走势看,CPI温和上涨还是有比较多的有利因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还是处于比较温和的水平。与上月相比回落了0.1个百分点,保持了基本稳定,说明市场供求的整体状况总体上是基本平衡的。
从未来走势看,CPI温和上涨还是有比较多的有利因素。一是从食品看,全年粮食丰收,为食品价格保持稳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鲜菜价格涨幅较高是阶段性的,生猪供应总体上逐步恢复,下阶段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付凌晖:从非食品来看,尽管交通工具用的燃料,特别是汽柴油价格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可能还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是,其他的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总体上是充足的,价格涨幅也保持稳定。总的来看,价格保持稳定还是有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