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安徽消息(查宛昕):8月23日,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合肥这十年”新闻通报会,十年来,合肥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401亿元增长到550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9081元增长到26856元,连续十年跨千元增长。
十年来, 粮食产业融合不断加速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151”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和“166”全产业链发展计划,大力开展农业“双招双引”。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值由1113亿元增长到1576亿元,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571家增长到670家,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95家。深化“农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十年来,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翻了三倍,从1350万人次增长到4000万人次,营业收入从11.6亿元增长到70亿元。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农业物联网农业企业超450多家,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十年来, 坚持培养人才科技振兴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逾万人,在全国率先创立50个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聚力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合作交流和传授培训,扩大科技在农业领域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培养技术骨干1089人,培训农民23622人,辐射带动农民80017人,培养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人才1680人。充分发挥“科创名城”优势,合肥市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模式日趋多样,与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团队合作,推进建设国内首个以菌类种业为引领的菌物种业创新谷,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合肥“智慧农业谷”, 集聚高级科技人才153人,建成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传感器中心、农业机器人中心、农业传感器试验平台,为合肥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十年来,坚持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在全国首创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市场、依托职能部门强管理的“合肥模式”,2014年以来,全市在省农交所成交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八大类农村综合产权项目2087个,成交金额37.76亿元,平均增值率9%,有效促进了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坚持优化财政支农支持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教育及公共服务增添动力。十年来,合肥累计安排涉农资金606.63亿元。成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分两批支持11个乡村振兴项目,投入2.08亿元。调整优化产业政策,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惠及14655个特色产业项目、9670个自种自养达标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项目。
十年来, 高位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合肥市委成立高规格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工作领导机制,设立“五大振兴”专项小组,加强市县两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齐抓共管,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下级党委、政府每年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情况制度;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2019年、2020年、2021合肥市连续三年获安徽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