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晨 实习记者 李紫锐):近日,围绕加快新兴技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部门正聚焦工业领域重点行业,研究编制“工业互联网+双碳”实施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绿色制造。与此同时,从部委到地方正密集出台相关举措,从财政奖补、金融信贷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的资金支持。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视像”)相关负责人就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绿色制造等相关问题接受了国际在线的专访。
近年来,海信视像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5年6月,国家工信部通过了海信视像《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智能工厂参考模型标准研究及试验验证系统》项目,成为国家首批获得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类专项试点示范的企业之一;2016年11月,海信视像提报的“互联网+重塑生产、组织、管理新模式”获得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典型案例。2017年,获得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工厂”示范名单公示。2019年5月联合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申报承建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测试床”项目,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2021年海信视像获得山东省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认证。
力争向上 技术革新释放数字化潜能
在推行绿色制造及两化融合方面,海信视像始终站在行业前列。截至2021年底,建立了以ERP、MES、PLM、SRM等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多总线无缝对接技术、人工智能技术、CCD工业视觉、在线检测技术、VA/VR技术、5G网络应用等核心技术与信息化系统结合,实现了人机交互、机机交互、机料交互,向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同时,海信视像重点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发展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生产绿色产品。通过信息化系统覆盖产品从规划、设计、测试、生产和交付的整个历程,建立产品履历库和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及信息管理追溯体系,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建言献策 立足实践难题推动绿色改造
近期以来相关政策部署持续加码,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从部委到地方,相关激励政策在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致力于为企业的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供便利的通道。
为呼吁部委和地方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的决心和力度,海信视像相关负责人通过此次采访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方面希望政府层面能在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尤其是一些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资源整合,调度更多专业机构或行业专家,围绕不同能源种类、不同降耗路径和工厂存在问题进行诊断和支持,为企业定制最优解决方案。
潜心聚力 多方位努力造就绿色回报
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的同时,企业也在积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工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7.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
近年来,海信视像制造端持续在能源管理和智能控制上加大投入,通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智能化生产,为节能降碳提供新的路径。
以其江门基地空压站云智控系统为例,该系统可以实现空压站用气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投入使用后主管网压力波动范围降至原来的30%-40%,2021年节省用电43.96万度,该项目仅用一年就实现投资回收。2022年海信视像还将在该基地新建6.9万平米绿电设施,全年新增绿色电力727.36万度,同时通过10000千瓦储能设施的投入,持续节能降碳响应政府用电需求侧的改革。此外,海信视像通过设置激励政策、开通晋升通道、提供培训支持等方式来提升员工节能降碳积极性。
海信视像相关负责人谈到,“在激励方面,我们每年会对当年完成指标的杰出人员给予节能金额5%的奖励,公司内部也会开展相关评比活动,形成争先抢优的良好氛围;在晋升方面,鼓励大家实施节能降耗改造项目,并将成果作为晋升的加分项;在培训方面,我们每个基地都有专职能源工程师,就绿色发展、节能改善等组织定期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2021年,通过各项措施落地,海信视像共征集了24项节能改造建议和方案,其中部分项目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为其带来了约517.6万元的绿色回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将加快推动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届时深化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赋能绿色制造将成为必然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