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泉州德化:联起手来 空心村有了新活力
2022-09-28 16:49:28来源:福建日报编辑:胡君颜

  面对农村空心化产生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弱、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德化县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小镇大城关”的德化县,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8.1%,近八成的农村日益空心化、老龄化,随之而来的是面向农村留守人员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弱、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成为德化县广大乡村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此,德化县在国宝乡进行探索,整合南斗、内坂、祥云3个建制村,打造南斗片区,以“共建、共治、共创、共享”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机制,开辟出一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空心村治理的新路径。

  人力资源共用

  最近天气晴好,祥云村村民陈宽实一直在田间忙着插秧施肥。天气预报说几天后将连续降雨,家里人都在城里工作请不了假,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急得团团转。陈宽实家的情况并非个例,于是,南斗片区组建了一支由南斗、内坂、祥云3个村党员组成的“南斗片区党员助耕队”,义务帮助村民插秧。“没想到连隔壁村的党员也过来帮忙了。”陈宽实说。

  德化不少农村有空心化、老龄化的趋势。在国宝乡,南斗、内坂、祥云3个村户籍人口约3500人,但常住人口仅500余人。当地人才等资源大量流失,进而产生公共服务滞后、乡村产业缺失等现象。

  为破解空心村的发展难题,去年以来,国宝乡整合南斗、内坂、祥云3个村,打造南斗片区,以党建+邻里中心为抓手,整合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南斗、内坂、祥云3个村地域相邻、宗族渊源较深、产业互补,联片共建能够更好优化配置片区内资源、要素、服务,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片区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国宝乡党委书记苏宏斌表示。

  南斗片区实行中心共建、人员共用、制度共管。“在片区的中心位置建立了‘南斗片区党建+邻里中心’,分设医疗服务点、党建驿站、便民代办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等,同时选优配强3个村15名精干业务人员进驻,并建立了邻里中心轮值、代办服务、茶桌调解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苏宏斌介绍。

  南斗片区还推行环境共治、道路共护、矛盾共处的新模式。“片区组建了党员河道员、护林员、护路员及保洁队伍,通过河林共巡、公路共护、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等机制,推动片区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苏宏斌说。

  民生服务共享

  “明早8点从城关返村,有谁要坐车的?”“我要带孙子回村,预留3个位置。”6月24日,南斗村委会副主任陈为柚在“南斗片区邻里爱心车”微信群发布出行信息。住在城关的内坂村村民陈仁再立即回复。第二日,陈仁再带着孩子坐上“邻里爱心车”直达村里。

  为方便群众返乡,南斗片区3个村共同发起“邻里爱心车”活动。今年2月,由3个村的村“两委”、乡里干部和志愿者等32人组成了一支爱心车队,利用上下班等进村出村机会,为群众提供顺风车接送、代购代送等服务。南斗村党支部书记林德颂介绍,组建以来,车队已为村民提供城乡间物品寄送、药品代购、探亲顺风车等服务300多件次。

  南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曦介绍说,片区建设了医疗服务室,指派固定医生为留守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联动国宝乡卫生院开展“片区医疗新圩日”活动,根据群众需求,进村入户提供精准医疗服务。

  为提升片区居民生活幸福感,南斗片区建立了服务清单制度,通过群众“点单”、邻里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纪检监察跟进监督、统筹推进闭环管理等,直面群众诉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居民共享平安、养老、文化等服务。片区还整合3个村的村“两委”和志愿者成立“邻里帮帮团”,并与泉州工艺美术学院、兰花草志愿服务中心等几十家单位共建,推动城市资源助力农村、反哺农村。

  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等爱心公益活动,实行养老资源共享、药箱共享;创新“共享餐桌”农村养老模式,组织爱心村民为片区留守老人提供集中就餐服务……随着资源的有效整合,南斗片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义诊、理发、家教、顺风车、代购等各类爱心服务逐步常态化开展。

  产业串联共创

  近日,南斗村溪口角落“南斗风云”景观稻田插秧完成。“景观稻田预计一个月后可以成景,这是南斗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的举措之一。”林曦说。

  为开拓共同富裕新路径,南斗片区实行发展共创,将3个村统筹规划,明确将片区划分为综合服务中心、陶瓷文创区、红色研学区、云海康养区等,以南斗村为核心,以教育振兴乡村为突破口,通过规划打造“研学+”旅游路线,推动整个片区农业、文化、研学、旅游等资源有机整合、串联成线,全力建设南斗片区研学康养农旅综合体。

  “通过整合片区内资源,去年以来,我们已改扩建永德果蔬采摘园100余亩,新栽培猕猴桃、白梨等作物,提升经济效益。”林曦表示,不仅如此,片区还改造提升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乡村共享书院,建成生态护岸和亲水步道1.5公里,完成陶瓷大师馆及20余栋民宿立面改造,并积极推动片区民宿康养项目签约落地。

  “研学+”旅游助力南斗片区打造文旅新业态,目前已有福建农林大学、泉州工艺美院等50多所院校在南斗设立了书画写生、红色文化教育等基地。去年以来,累计已有126名专家和1600多名学生到南斗开展社会实践。

  文旅产业连片发展,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南斗村村民陈能解通过家门口就业,一天收入120元至180元,仅今年上半年就增收近万元。

  不仅如此,南斗片区“研学+”旅游的推进,也让乡村人气重新聚集,一批外出乡贤返乡投资,陈国平正是其中之一。去年,因对南斗片区旅游发展前景看好,陈国平回到南斗,拆除老宅建了一座闽南传统四合院。“我准备打造一座戴云山筑风格的精品民宿,房子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建设12个房间,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开放营业。”陈国平介绍。(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邱宏伟 李宏图)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