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照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汪一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不仅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祉,也推动世界向着实现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前进。在这期间,一大批来自中资机构的青年人在异国他乡辛勤工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挥洒汗水、贡献力量。他们感受着国与国之间的民心相通,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中国青年的形象。
工作照
李栋是中国能建集团的一名90后青年。四年前,他来到能建集团在越南投资建设的海阳电站项目,成为了一名海外建设者。之前一直在国内“朝九晚五”的他,第一次在海外工作生活,起初还有些不适应。
李栋说:“初次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电厂一般是在郊区,第一次来的时候,经过公路后,还遇到一条河,上面没有桥,还需要通过轮渡才能到达项目工作的地方。”
那时,海阳电站项目仍在兴建,连工作的办公室都还是临时搭建的板房。而最让李栋印象深刻的,要数当地经常性的停电,给项目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我们刚来的时候,项目在建设期,其实是经常停电的,工作的时候就停电。我们这边气温还高。现在我们建厂以后,停电的情况就非常少了。”
项目照
项目照
项目照
2020年11月24日,海阳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021年1月25日,2号机组也随即投用……几年时间,眼看着电站项目从无到有、建成投产,并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李栋倍感振奋。李栋说:“我们项目建成以后,为越南北部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这个项目其实也是适应了当地社会经济以及工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了它的城镇化进程,也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发展。这边本来是农村,经过这三四年的建设后,旁边的饭店、水果店、一些居民盖的小房子越来越多了。政府对附近道路的修复,以及对桥梁的建设,也都因为我们这个项目多了起来。”
在建设过程中,海阳电站项目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李栋身边也大多数都是越南籍同事,他说:“相当于解决了当地的一些劳动就业问题,同时培养了一大批越南籍的电力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财务部员工集体照
李栋说,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沟通交流,电站项目中的中越两国同事都在努力地学习着对方的语言、深入了解相互的文化,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促进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通。“他们可能晚上会去参加中文培训,自己在网上学习中文。我们工作空余时或者晚上也开始自学越南语,从发音、字母、声调开始学习。有个越南同事他家盖新房子了,为了表达我们工作之外的私人感情,我们就共同出钱给他买了一个空调,去他们新家一起吃了个晚餐,通过这种交流能增进中越同事之间的友谊。”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挥洒汗水、贡献力量,李栋坦言自己是幸福的,也希望未来继续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去更多福祉。“‘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它的机会和成果是属于当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有需要,我肯定是继续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