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约维尔纽斯峰会闭幕。
本次峰会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毫不掩饰其加紧推进向亚太扩张的野心,试图在亚太地区挑起阵营对抗,打造所谓的“亚太版北约”,这引发国际舆论广泛担忧和警惕。
北约觊觎亚太
继去年马德里峰会后,今年的维尔纽斯峰会是北约第二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个亚太地区国家的领导人参会。
北约目前有9个“全球伙伴”成员,其中四个是被称为北约“亚太四伙伴”(AP4)的日韩澳新。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2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和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北大西洋理事会(NAC)与亚太伙伴会议。
这一举动被前联合国秘书长高级顾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强烈批判。
日前在澳大利亚举行的“拯救人类与地球”研讨会上,萨克斯表示,美国推动北约将触角伸向亚太是在“点燃战火”。
萨克斯个人官网截图
他指出,美国“已经面目全非,我不确定是谁在管理这个国家……”“美国的行动让我们在亚太地区走上了一条通往战争的道路,就像美国在乌克兰的行动一样。”
美国主导的北约觊觎亚太已久。
早在2006年,时任美驻北约大使、现任美国副国务卿纽兰首次提出“全球伙伴关系”主张,试图通过北约与日韩澳新四国建立联系国机制,扩大北约的全球影响力。
2009年,北约推出“按需定制合作计划”,推进北约与亚太四国根据各自需求开展合作。
2021年,北约制定“2030年议程”,寻求推动战略转型,将重点转向大国竞争,提出要积极介入全球事务,特别是亚太地区事务。
随着北约“东进亚太”步伐加快,北约的“亚太四伙伴”被北约当成了“全球伙伴”,跟随美国和北约脚步动作不断。
其中,一直试图借助美国和北约之力颠覆和平宪法、重整军备、成为“正常国家”的日本更是不遗余力地引狼入室,给普遍追求和平与繁荣的亚太地区埋下了祸根,激起本国和地区广大民众强烈反对。
日本民众11日晚自发在东京街头举行抗议活动,批评日本政府大幅增加防卫支出、走军事扩张的道路,同时认为北约是战争集团,只能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威胁,日本靠拢北约是在把战争引入亚太。
这背后,美国的作用不言而喻。
拜登6月下旬在加州竞选集会上发表演讲时公开表示,是他“成功说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大幅增加了防卫费。日本媒体就此报道称,这些言论表明,拜登不仅暗示他敦促岸田增加防卫费,还炫耀让日本增加对乌援助是他的“功劳”。
对此,有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评论称,“这是自己坦白了。(美国)总统亲自炫耀日本是(美国的)属国……岸田首相压根就不觉得日本是主权国家”。
“亚太版北约”不得人心
尽管美国极力推动北约向亚太扩张,但北约内部对此并没有形成共识。
今年1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访日时讨论了在东京设立北约联络办事处的构想。但由于法国的反对,北约将“在日本东京开设联络处”的相关表述从最终联合公报中删去。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重申,北约是北大西洋组织,北约相关文件明确了“北大西洋”这一地理范围,而日本不在北大西洋。
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有关各方应该时刻记得北约的“北大西洋”这一地理范围定位,并严厉批评北约向亚洲的“挑衅性东进”。
他指出,北约在冷战结束后的继续存在已经否定了更广泛的欧洲和平统一,现在北约又要向亚洲输出这种“充满了恶意的毒药”,就如同让亚洲迎接瘟疫……而这种穷兵黩武“正是在美国的煽动下产生的”。
作为美国的工具,北约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在随着美国霸权触角的延伸而拓展着自己的“使命”。而拼凑“亚太版北约”正是其重中之重。
为达此目的,美国和北约全盘复制了在欧洲的做法,意图通过制造危机和煽动对抗来实现其重点拉拢的区域国家对美产生安全依赖。
这个算盘并没打响。
在上月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多国官员都表示不愿看到亚太出现“新冷战”。有媒体指出,虽然北约希望冒险进入亚太,但它“在非西方世界普遍不被信任”。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敦促北约放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过时理念,放弃迷信军事武力、谋求绝对安全的错误做法,放弃搞乱欧洲、祸乱亚太的危险行径,不要为自身继续扩张寻找借口。
俄外长拉夫罗夫1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目前美国在某些区域行为体的支持下向亚太扩张北约的举动,目的不是合作,而是“为了遏制和对抗”。他表示,不能容许美国和北约在世界其他地区导演的灾难在亚太地区重现。
美国“国际政策文摘”网站发表的评论文章《即将发生的意外:北约把目光投向亚洲》指出,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明显偏离了其最初的宗旨。文章指出,应以高度谨慎的态度对待北约进一步染指亚太的最新动作。
美国“国际政策文摘”网站文章截图
文章指出,冷战结束后的北约“破坏了其促进稳定的使命,变成了华盛顿的斧头、长矛和铁锹。北约扩张到哪里,哪里就最可能会发生战乱。对此,亚太国家要警惕了”。
记者丨李修莉
编辑丨朱宛玲
签审丨候晨
监制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