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0日,埃塞俄比亚政府宣布,正在尼罗河上游修建的“复兴大坝”已经完成了第四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的蓄水工作。但此举却引起了埃及和苏丹的不满。
“复兴大坝”位于尼罗河两大源流之一的青尼罗河上,靠近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界。
埃塞俄比亚政府2011年为“复兴大坝”奠基,并分别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大坝蓄水工作。最终完工时,将建成非洲最大的水电站,其装机容量将超过5000兆瓦。
埃塞方面将“复兴大坝”工程视作其争取成为非洲最大电力出口国的核心项目。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朱伟东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推动“复兴大坝”的建设,埃塞俄比亚既有政治考量,也有经济考量。
位于下游的埃及和苏丹一直对“复兴大坝”的修建表示关切。三国为此进行了十余年的谈判。
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流经非洲10个国家。近年来,随着尼罗河流域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各国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分配尼罗河水的依据仍然是几十年前的协议。
2015年,三国签署原则宣言,保证相互尊重他国在水资源上的利益,特别是任何国家所拥有的尼罗河水份额都不应受到影响。三国同意在此基础上继续就其他细节进行谈判,以达成关于大坝问题的全面协议。
今年8月,三国围绕“复兴大坝”问题在埃及首都开罗启动新一轮谈判,旨在就“复兴大坝”的蓄水和运营规则达成协议,然而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英国“中东眼”新闻网报道截图
朱伟东分析指出,围绕大坝建设的问题,三方存在分歧,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
在埃塞俄比亚政府宣布“复兴大坝”最后阶段蓄水工作完成之后,埃及外交部发表声明,批评埃塞俄比亚的“单方面行为”违反了三方协议。
朱伟东分析认为,未来各方有可能通过谈判、斡旋等方式寻求解决争议。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