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2023-09-18 18:54:58来源:环球资讯广播编辑:杨磊

  当地时间15日,欧盟对乌克兰部分外运农产品在五个中东欧国家自由交易的限制措施到期。欧盟委员会当天决定不再延长这一禁令。

  此决定受到乌方的欢迎,却引起相关中东欧国家的不满。

  虽然欧委会一直呼吁这些国家不要采取单方面措施,但波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三国强调,不会以牺牲本国农民利益为代价而遵从欧盟的错误决定。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经延长的三国禁令已于16日生效,而且涉及的乌农产品范围进一步扩大。

  这一做法被欧盟视为违反单一市场规则,同时被乌克兰领导人视为“不符合睦邻关系”。

  《纽约时报》评论称,此事再次给欧盟各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团结”带来威胁。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他们更愿意代表美国的利益”

  好好的,“友谊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

  这就要说到欧盟跟随美国“挺乌制裁”衍生出来的粮食问题了。

  自去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因担心“欧洲粮仓”出口受阻,欧盟委员会去年5月开辟了一条过境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的所谓“团结通道”。

  随后,乌克兰大约一半出口农产品被转移到了这条陆路通道。但由于欧盟暂停对乌农产品征收关税并取消进口配额限制,加之中东欧国家物流能力有限,大部分乌农产品最终滞留在这些地区,对当地市场造成冲击,引发多国农民抗议。

  在此背景下,波兰率先于今年4月15日单方面宣布禁止乌克兰部分农产品入境,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随后跟进。

  经谈判协商,欧盟5月宣布临时禁止乌克兰部分农产品在上述五国自由交易,只可通过五国运往其他地区。该禁令有效期原本只到6月5日,后延期至9月15日。

  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先前多次呼吁继续延长禁令,但最新事态表明,它们与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矛盾再起。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美联社报道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带头与欧委会分庭抗礼的波兰一向被认为是乌克兰在欧盟内“最坚定的盟友”,为什么也会对乌农产品说“不”呢?

  原因很简单,无条件支持乌克兰的“政治正确”是不能当饭吃的。

  危机爆发一年多来,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样样走在前面的波兰,也因跟风制裁俄罗斯而收获了苦果。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波兰去年的年均通胀率高达14.4%;今年2月通胀率曾升至18.4%,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即使在欧洲总体通胀水平有所降温的背景下,波兰8月通胀率仍高达两位数。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波兰中央统计局提供的波兰月度通胀率图表

  随着燃油、天然气、化肥、农用器具等价格大幅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一路飙升。此时大量流入的乌克兰农产品又造成粮价大幅下跌,波兰如何吃得消?!

  乌克兰农产品问题只是反映欧盟内部失和的最新一例。

  至于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欧盟团结?也许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一番话能说明问题。

  欧尔班日前在一档电台节目中强调,此次拒绝延长乌农产品进口禁令的决定再次表明,欧委会拒绝站在自己的成员国和欧洲民众一边,而更愿意代表美国的利益。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今日匈牙利”新闻网报道截图

  “欧洲之危”成了“美国之机”

  的确,在这个问题上,远离乌克兰的美国一直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乌克兰粮食本来更多是通过黑海港口外运。正是美国发起的对俄制裁未能保证俄乌双方农产品的公平出口,从而导致来之不易的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无法延长,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农产品转而借助“团结通道”涌入欧洲,造成如今局面的出现。

  而在粮食问题给欧洲带来麻烦的同时,美国的粮食巨头却借机大发其财。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雅虎财经图表显示,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邦吉公司股价一路看涨。

  同样的操作也发生在跟这场危机有关的各个方面。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欧洲在美国裹挟下跟风制裁俄罗斯,令自己首当其冲遭到反噬。

  随着制裁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美国轻松夺走了欧洲的能源安全主导权,在借机向欧洲高价出口油气大发横财的同时,不断推高着欧洲的通胀水平。

  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8月欧元区核心通胀率仍达到5.3%,高于市场预期。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美国《巴伦周刊》网站报道截图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等一系列保护主义产业政策还试图借助本国低廉的能源成本和优厚的财政补贴,以欧洲等其他地区的“去工业化”为代价来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金融分析公司“标普全球”本月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欧元区8月制造业PMI仅为43.5,低于此前预期。

  就这样,在能源危机和美元霸权中成为最大输家的欧洲,眼睁睁看着“欧洲之危”变成了“美国之机”。

  近日,美国记者、专栏作家和政治评论员布拉德利·布兰肯希普以《欧盟不知道如何不再成为美国附庸》为题撰文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15年里,跨大西洋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对华盛顿有利的不平衡状态,而美国政府利用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平衡。

  文章直言,要摆脱困境,欧盟需要实现外交多元化,退出跨大西洋关系。但如今的欧洲已经形成了对华盛顿的严重战略依赖,甚至完全成为了美国的附庸。

  “对于欧盟的增长模式及其实现战略自主的希望来说,这是一个黯淡的局面。”

欧洲之惑:这事标志着“团结破裂”?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文章引用欧洲智库的数据指出,2008年,欧盟(包括英国)的经济规模略大于美国(16.2万亿美元对14.7万亿美元);到了2022年,美国经济规模已增至25万亿美元,而欧盟和英国的经济总量仅为19.8万亿美元。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