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林卓玮)“我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的积极举措,将帮助填补亚非大陆各国间的发展鸿沟。”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戈登商业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管理人员、哈佛大学魏德海国际事务中心前研究员法尔哈娜·帕鲁克(Farhana Paruk)近日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的积极前景。
联通亚非
“绿色丝路”大有可为
谈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前景,帕鲁克表示:“我们可以回顾古丝绸之路的故事,看看丝路是如何将国家和社会团结在一起的。”
她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能带来就业机会,还能促进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在帕鲁克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重现古丝绸之路的盛景,通过连接共建国家,这一倡议让遥远的亚非两大洲相连,促进了商贸往来、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可期,在金砖合作机制下,我们看到了对‘一带一路’项目的侧重。我认为,这就是发展机遇所在。”
帕鲁克称,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下落地的项目更多地集中在南非以北地区,以肯尼亚境内的蒙内铁路最具代表性。她表示,期待更多项目在南非开花结果。
她指出,非洲大陆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光照时间长,运用光伏发电技术的自然条件优越。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亚洲、非洲国家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绿色能源和技术方面的多边合作,“绿色丝路”将大有可为。
深情“告白”
评价中国是“未来之国”
谈及和中国的情缘时,研究中国长达20多年的帕鲁克幽默地向中国深情“告白”:“我常说我的挚爱是中国,老公只能排第二。”
帕鲁克表示,她十分喜欢中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多样的文化。这些年来,帕鲁克前后来华近三十次,足迹遍布中国的大好河山。对此,她感叹道:“中国从不会让我感到无聊,总有新鲜的事物等我去了解,每次中国之行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谦逊有礼,也给这位“老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赞叹,“中国是一个代表着未来的国度”,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发展速度,更是因为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的众志成城。
回忆起自己到河南参观红旗渠的经历,帕鲁克说:“旱灾之下,面对巨大的困难,中国人民决定团结一致,共建水渠。”时至今日,这条水渠仍发挥着作用。
资料图:帕鲁克参观红旗渠工程纪念场馆。(受访者供图)
她相信,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和团结精神,也将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
包容共享
患难更见真情
帕鲁克还深入探讨了自己对中国与非洲哲学思想的见解。她认为,中国人的团结精神和南非的“乌邦图”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核心都在于“集体”,即所有人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在同一个家园里和谐共处。而“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包容、共享精神的全球发展方案。
帕鲁克强调,在中国和南非建交后携手走过的20多年中,两国始终保持密切的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得到稳步发展,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南非经历能源危机之际,中方能够伸出援手,提供先进能源技术,更说明了两国关系的真诚和稳固。
她表示,自己希望两国能在能源领域达成更多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在南非取得更多成果,迎接更灿烂的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