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发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在国际上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今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到行动,从萌发到壮大,从双边到多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实践成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实现路径和世界意义,呼吁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布,总共两万两千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是一部系统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的重要文献。
白皮书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搭建了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实践平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丛亮表示,未来将继续与共建国家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更好保护环境、促进发展、造福人民。“一是全面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推进重大合作项目落实见效。二是大力拓展绿色发展合作空间,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围绕基建、能源、交通、金融、科技、标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共谋绿色发展。三是持续强化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长久之策,提高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帮助共建国家不断提高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丛亮表示,十年来,中方坚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遵循市场原则、国际惯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协同推动境外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给东道国带去了有效投资,促进了增长、传播了技术、增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
丛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坚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与合作国有关方面加强政策、机制和项目对接,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推动‘小而美’项目,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白皮书指出,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发出了聚焦发展、重振合作的时代强音,为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全球发展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赵峰涛表示,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与全球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始终做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和持续贡献者。“中方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了6000多个民生项目,有效提升了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互联互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方向。10年来,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带动4000万人摆脱贫困。高质量共建全球发展项目库,汇集了突破200个项目,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先后为160多个国家培养了近2000万名发展人才,特别是聚焦职业教育的‘鲁班工坊’,在20多个国家培养了大批新型工匠。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为加速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稳步推进。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明确支持,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不久就获得多国积极响应。白皮书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已经在国际上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展望未来,这一理念必将为人类社会开辟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