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轮巴以冲突的持续升级,忙于递刀拱火的美国不仅向东地中海派出航母战斗群和空军机群为以色列站台,而且从总统到主要高官都反复承诺,将尽一切努力向以色列提供所需军火。
美国防部长奥斯汀日前在布鲁塞尔北约防长会后的记者会上称,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坚如磐石”,将在继续支持乌克兰的同时为以色列提供所需的一切。
“不要怀疑我们的能力:我们能够而且将会支持以色列,就像我们支持乌克兰一样。美国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
△美国国防部官网截图
随后到访以色列时,奥斯汀说了同样的话: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坚不可摧”,并且正以“战争速度”为以色列提供武器装备。
“美国足够强大,可以同时支持乌克兰和以色列。美国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
△《耶路撒冷邮报》报道截图(题图为奥斯汀与以色列防长加兰特会谈后举行联合记者会)
同时拱火两场冲突,美国当然有这个心,但是否有这个力,却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要知道,当前美国国会围绕新财年预算等一系列问题的恶斗已让拜登政府在军援乌克兰问题上严重受阻。这时突然加上以色列的需求,估计没人相信美国能轻轻松松地“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
军火难续,两个受援国可能“打架”
巴以再燃战火,导致以色列对武器弹药的需求猛增。一旦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发起地面进攻,军火供应压力可想而知。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以色列已要求美国提供几项具体武器援助,包括为以军补充“铁穹”拦截弹和各种枪炮弹药等。但如果乌克兰和以色列同时提出军援请求,可能会大大增加美国的供给压力。
“尤其是以色列要求获得大量155毫米炮弹,可能会引发乌克兰及其支持者的不满,因为基辅迫切需要的这种炮弹目前严重短缺。”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亚历山德拉·乌斯季诺娃日前告诉美国媒体,乌军每天要发射多达6000发155毫米炮弹,未来每天或将发射超过1万发。
但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生产和供应炮弹的速度早已跟不上炮弹的消耗速度。炮弹供应日益成为影响美西方对乌军援可持续性的一个大问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其实在此之前,炮弹问题已经引起过两个受援国之间的“摩擦”。
在去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美国曾试图将存放在以色列境内美军弹药库的155毫米炮弹悉数转运到乌克兰。尽管这些炮弹不属于以色列,但以政府最初还是以避免直接对乌供武等理由拒绝了美方要求。
后经双方谈判,以方才同意美国于今年初对乌克兰进行了“小规模”炮弹转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虽然美国计划未来几年将155毫米炮弹月产量提高到10万枚,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今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以军自身预计消耗的炮弹量将会是个天文数字。而首先保障对这个最重要中东盟友的弹药供应,自然成了美国的头等大事。
有美媒分析称,这意味着未来乌克兰将很难再从以色列的美军弹药库中获得炮弹补充。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截图
国会失灵,“对美国不是一个好兆头”
比起军火缺口,眼下美国国会里的“一地鸡毛”更让拜登政府同时拱火两场冲突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美国国会赶在2023财年结束前最后一刻批准的短期拨款法案中,对乌克兰的新援助计划被剔除。随后,国会众议院又因为众议长麦卡锡在共和党“内战”中被罢免而陷入瘫痪。
时至今日,麦卡锡下台已有半个月,众议院共和党人能否选出新议长仍是未知数。这让援乌资金即将耗尽的拜登政府备感焦灼。
△法新社:拜登担心华盛顿的政治动荡可能威胁到美国对乌克兰的长期支持
更让白宫头疼的是,尽管两党议员都公开支持以色列,但群龙无首的众议院到现在却连一项支持以色列的决议都还没有。
为应对这种局面,拜登政府甚至打算将两项军援“打包”。
据知情人士透露,白宫正考虑将援助乌克兰的资金“塞进”对以色列的紧急援助计划,以期增加国会批准对乌提供援助的可能性,因为“极右翼共和党人虽然坚决反对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但却强烈支持援助以色列”。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不过,众议院共和党人已强烈警告拜登政府不要把二者相提并论。
在被记者问及这一“联合融资方案”的前景时,众议院共和党三号人物、纽约州联邦众议员埃莉斯·斯特凡尼克坚称“绝无可能”。
据报道,根据众议院的现行规定,所有议案都应由议长提出。因此在麦卡锡的继任者选定之前,众议院很难批准任何对外援助计划。
一些人,甚至是那些支持同时援助以色列和乌克兰的人已经警告白宫,做事要小心,“不要在以色列需要帮助的时候表现出玩弄政治游戏的样子”。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可以说,正是美国自己的政治失能“耽误”了自己热衷的递刀拱火。
英国《卫报》日前发表评论文章讽刺称,现在有两场美国想要干预的冲突正在进行,但在华盛顿国会山,共和党人却找不到一个议长。
文章援引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麦考尔的话自嘲说,美国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这只能证明“美式民主行不通”。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而在美国国会民主党众议员罗·卡纳看来,“鉴于中东正在发生的事情,(国会的乱子)对美国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刘允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