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体化推进 常态化防控 系统化治理 淮北相山区建立跨界水体“共保联治”机制
近日,记者来到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张楼村境内的大庙沟桥,只见两岸护坡苍翠欲滴,河道清水缓流,倒映着蓝天白云。
“大庙沟上游为萧县青龙集镇惠民沟,我们与上游携手跨界治水后,共享巡查照片和视频,通过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大庙沟实现水清岸绿。”淮北市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黄山说。
近年来,淮北市相山区牵手萧县建立皖北跨界水体“共保联治”一体化推进机制,开展常态化联合防控,拓展系统化治理路径,协同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域环境。
相山区与萧县山水相连、地缘相近,有9条河流、沟渠交错穿流两地。一直以来,由于上下游相关部门在河流监管、治理策略、力度等方面步调不一致,导致上下游区域易发生推诿扯皮、责任不精准、治理落实难等问题。
为此,相山区主动打破行政边界壁垒,于2022年12月会同萧县签订《关于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的协议》,建立两地轮值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调度跨界水体治理难题。根据9条跨界河渠实际情况,“一河一策”编制跨界水体治理方案,两地相邻镇签订实施细则,明确目标计划、任务清单、责任分工。两地统一监测标准,建立跨区域监测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用好“智慧河长”App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布设监测设备24套,加密跨界区域水位、涵闸、断面水质监测频次,动态掌握、实时共享监测指标,消除盲区。
同时,相山区探索建立联合河长制,为9条跨界河渠聘请18名联合河长,开展联合巡查,实现边界乡镇、边界村、跨界河渠隐患排查全覆盖。两地统筹生态环境执法资源,围绕污染物达标排放、沿岸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等联合执法,合力打击排污违法行为。坚持“以空间换时间”,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建立专业应急队伍,综合运用“无人机+高清卫片”技术,明确8处上下游风险源、敏感目标、流域应急空间与设施,协同预防处置跨界流域环境污染事故。
相山区联合萧县共同编制萧濉新河、洪碱河、湘西河、王引河等4条跨界河流岸线规划,联合开展水草清理、临河建筑物排查整治,系统推进20米岸线生态缓冲带、临河截污带、沿河生态修复带建设,累计清淤1.8万立方米、打捞垃圾54吨,清除青龙沟等5条沟渠岸线违种35处,岸线绿化率达97%。该区还统筹推进工业、农业及生活区污染源治理,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雨污分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河湖清“四乱”等五大行动,铺设污水管网12.5公里,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微动力处理站2座,倒逼6家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
截至目前,相山区9条河渠水质全部提升至Ⅳ类标准,跨界治水取得成效。(安徽日报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吕国力)
·编后·
淮北市相山区把市际交界河湖治理延伸到镇村、沟渠,推进河渠上下游协同治理,为跨界水体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出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