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6日凌晨,一艘集装箱船撞塌了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造成人员伤亡。
这座长约2.6公里、1977年通车的大桥是巴尔的摩环城公路的一部分,塌桥给当地的公路运输带来显著影响。
不仅如此,由于坍塌大桥位于美国东部海运线路重要枢纽——巴尔的摩港的出入要道之上,散落在河中的坍塌桥体钢梁已导致港口暂停运转。
有美媒称,这起事故可能会给美国东海岸带来数月甚至数年的“物流噩梦”,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美联社报道截图
虽然事故原因可能源于失去动力的货船撞塌了大桥,但就大桥本身而言,这起意外事故其实并不“意外”,美国长期羞于启齿的基础设施痼疾由此再次浮上水面。
“对全国基础设施状况的警告从未受到重视”
事故发生后,美国媒体纷纷发问:巴尔的摩桥梁坍塌事件会促使美国更加重视基础设施问题吗?
据报道,美国共有61.7万座各类桥梁,不少桥梁的使用寿命为30-50年,但全美近一半的桥梁已有至少半个世纪的历史,近十分之一的桥梁已严重受损。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截图
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汇编的数据显示,2020 -2023 年,超过 11万座美国桥梁的评级发生了变化,相对于4.3万座评级有所提升的桥梁,情况变差的桥梁多达近7万座,其中约5.6万座桥从“良好”变为“一般”或“较差”,1.3万座桥从“一般”变为“较差”。
数据还显示,截至2023年,美国超过 30万座桥梁被确定处于“一般”状态,4.2万座桥梁状况“较差”。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美国国内评估基础设施现状最权威的机构——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此前发布的基础设施报告显示,超过22.2万座桥梁和7.6万座桥梁需要某种形式的维修,而结构缺陷的桥梁的平均年龄接近69岁。
根据美国道路和交通建设者协会的报告,“按照目前的速度,将这些桥梁全部修复需要近75年的时间”。
△《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截图
薄弱的基础设施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痛点。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脱实向虚”以来,伴随着产业空心化的日趋严重,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问题愈发凸显。
事实上,单是去年以来从火车脱轨到电网崩溃等一系列天灾人祸,就已经足以自曝美国基础设施的家丑了。而许多事故和灾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一直在对全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发出警告,但从未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根据该协会2021年发布的最新一期评估报告(四年一评,下次评估应在2025年),美国基建的总体状况评分为“C-”,意味着总体处于“平庸”水平,且一些领域“有重大缺陷”。
如果按照美国绝大多数学校要求通过课程的成绩达到“C”以上的标准,“C-”也可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不及格”。
这已经是此前20年里美国基础设施的最高分了。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估计,未来十年美国面临约2.6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缺口。
△美国“建筑动力”网站报道截图
如何处理老化的桥梁基础设施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在2016年总统大选期间一致同意的少数几个紧迫问题之一。但8年过去了,桥梁问题仍在恶化。
因为在美国,这件涉及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民生大事办起来很难。
△《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截图
“基建失败让美国没有安全的地方”
一方面,巨额的预算赤字和国家债务使得改善基础设施的钱总是不知从何而来。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有研究表明,美国基础设施要达到具备安全性和效率的目标,需要投入4.5万亿美元,但美国多年来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至2.5%。
与此同时,美国大多数州并没有将联邦政府提供给他们的大部分资金用于桥梁基础设施更新。根据美国道路和交通建设者协会的报告,随着2023财年结束,美国各州只承诺了32亿美元的桥梁专项预算,只占目前可用的106亿美元的30%。
△《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截图
拜登政府曾试图通过对企业和富人增加税收来筹措基建资金,但此举引起了相关方的明确反对。华盛顿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企业界游说团体早就警告总统拜登,不要试图通过增税手段来为他承诺的基建投资提供资金。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除了没钱,霸权心态作祟,一心想打造小院高墙、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美国在基建领域也选择了闭门造车。
比如拜登政府上台后推出的第一个保护主义法案《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中就特别强调了产业链本土化的原则。
△2021年11月15日,拜登签署《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
此外,拜登政府还发布行政命令,要求对于联邦政府资助的项目,采购钢铁等原材料时必须选择美国制造。
美国基建成本本来就长期高于欧洲或亚洲同类项目,“买美国货”条款强行对材料来源做出限制,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等于自己把路堵死了。
△《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分析指出,考虑到美国财政赤字激增、债台高筑、通胀高企等长期积累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党派斗争的主要发力点,随着2024大选临近,美国两党围绕相关问题的分歧和争论势必进一步升温,基建投资前景更显黯淡。
△美国公共电视网报道:如果政府继续无所作为,到203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因此损失10万亿美元,逾期未付的基建账单将导致每户美国家庭平均每年花费3300美元。
这次塌桥事件发生后,美国两党再次上演了互攻戏码。
总统拜登表示重建大桥将是他的政府的首要任务,费用将由联邦政府承担。
但共和党众议员南希·梅斯随后质问白宫,“通过法案、获得资金后,为什么我们的桥梁和道路仍在老化?因为我们没有把钱花在道路和桥梁上”。
梅斯称,拜登2021年签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涉及的1.2 万亿美元资金中仅有1100 亿美元拨给了桥梁、道路等基建项目。虽然拜登称联邦政府将承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的重建费用,但许多其他老化的基础设施却无法得到同样的关注度与资金支持。
△《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讽刺道,过去八位美国总统都表示应该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资金,但没有一位总统真正能说到做到。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截图
对此,曾有美国网络媒体评论指出,美国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失败,使美国的任何地方在突发灾害来临时都无法幸免。由于拒绝投资建设足够的公共基础设施,美国的国家领导层已经无法履行保护公民健康和安全的基本职责。
△雅虎新闻网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王红岭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江爱民
监制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