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伟大的历史变革丨绘就生态新画卷
2024-07-10 19:39:4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杨磊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三北”工程这十年取得的进展,就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甘肃古浪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化率曾达到31.62%。经过多年的治理,在北部沙区的十道沟,绿色占据了视野的大多数。7月初,工人们热火朝天地赶工,让全县的231万亩沙化土地完成了初步治理。

  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副场长 石银山:那天我到十道沟的梁上一看,把我震撼了,南面平缓些的地方,花棒长得就跟麦田一样,风吹着起伏。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古浪县的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这几年,古浪县压沙造林的步伐不断向沙漠深处挺进。十一年来,不只古浪县,整个“三北”工程都在加速推进,祖国北疆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三北”的变化只是写在绿水青山间的其中一份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毅: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提升,生态服务的价值在增加。我们几乎只用了3%的能源增长来支撑6%的GDP增长,用更少的碳排放方式来支撑我们经济发展。“新三样”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巨大成就的取得源自思想的引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郝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经过了长期地方检验、实践之后,上升到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

  在河北正定的时候,他就讲宁肯不要钱,也不让污染下乡。

  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在长汀治理水土流失。

  在浙江期间提出了著名的“八八战略”。

  在新时代,总书记讲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有了这样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工作方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指导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十多年前,彼时的中国,行至新的历史关头,生态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课题,雾霾天气频繁侵扰,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生态体制改革箭在弦上。

  •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和宪法。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全面、清晰地阐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一系列的举措,意味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即将开启。

  改革从来不易,需要一路攻坚克难。改革之初,要解决生态环境欠账的问题,厘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关键。

  这是今天的长江,一江碧水浩荡东流,水清岸绿、鱼跃鸟飞。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高级工程师 李伟:来来来,黄色的泡沫下面,有鱼,有鱼,有鱼。越冬期到中后期这个鱼还是肥满度比较好,肚子也鼓鼓的,走吧,游走吧。

  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启动后,珍稀鱼类频频现身。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但曾几何时,长期掠夺式开发利用,让长江的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一度十分突出。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毅:当时在“十三五”规划制定的过程当中,长江沿江的这些省市都希望能快速发展,能赶上潮流,能够使GDP要再上一个台阶。

  对于母亲河长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他的足迹遍及长江上中下游,先后4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2016年1月,在重庆,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一席话,让沿江省市的负责人陷入沉思。

  习近平:不是一说这个就是大干快上,上一堆没用的东西,或者是有害的东西。无序、破坏、混乱,这都不行,一开始就要把握住。而我们现在当务之急要做的和进一步要防范的,就是一定要把母亲河保护好。

  2018年4月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生态环境作出“诊断”:“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长江经济带,不能再走大开发的老路。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 黄承梁:总书记使我们国家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刻地意识到发展和保护不是二元对立关系,它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毅: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际上就是一个理念的转变。然后在这理念的变化下编制“十三五”规划,去制定长江的相关规划,制定长江保护法,可以看到现在这些年的变化。

  江河之兴,见证思想光芒。长江生机盎然、焕发新颜的同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同样成效显著。如今,“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经形成全社会共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高世楫:在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去构建一系列的制度,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一项一项的重大工程,也去动员全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所以理念和思想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理念为变革指明方向,建章立制为变革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自2016年开展以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持问题导向、曝光典型案例、精准有效问责、形成整改闭环……成为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高世楫:我们是党领导一切,抓住各级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的落实,那么就使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有了一个纲举目张最重要的一个抓手。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既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又对成熟的改革成果和改革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提升。

  先后制定修订20多部生态环境相关法律;

  实行“史上最严”环保法;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

  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政绩考核必考题;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度进入生态领域……

  推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郝栋:在这样坚强的制度保障之下,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它有了这样的战略定力,另外一个方面,也实现了实践探索、制度保障和理论总结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改革有破有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才能事半功倍。生态治理,如果不能着眼一盘棋,没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方法,就无法破解种种问题和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 黄承梁:过去的生态环境保护带着很大的部门利益的色彩,往往是按照“九龙治水”的格局,当生态环境系统发生破坏甚至发生系统性灾难的时候,往往出现相互踢皮球。

  素有“江河之源”“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如今山清水秀、万物争荣。而在设立国家公园之前,三江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青海玛多县野牛沟村民 卓玛次仁:我们的草场负担太大,原来的草场退化,山上的水也少了。

  扭转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把归于不同部门的权责收归到统一部门行使,扭转了三江源的治理困境。以系统思维谋全局,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治理理念,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郝栋:系统谋划,久久为功,对我们未来更有效地来平衡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来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2020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由此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的新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高世楫:这是中国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义务的一种自我加码,极大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通过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体推进制度集成、机制创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在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大事记

  2013年:中国碳交易元年

  2014年: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专项奖“中国生态文明奖”设立

  2015年:“史上最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

  2016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18年: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时间点

  2021年:正式设立首批共5个国家公园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绿色冬奥”成为亮丽名片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

  2024年: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