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遇见中国丨贝宁青年演员木兰:跨越国界的电影梦 希望用光影搭建中非友谊之桥
2024-07-30 10:07:30来源:环球资讯广播编辑:王雨晴

  他们因向往而来到中国;因梦想而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遇见中国”,聆听外国友人与中国的“对话”。

  来自贝宁共和国的青年女演员阿拉齐·苏玛伊拉·拉多斯,曾经参演今年五一档热门影片《维和防暴队》,她饰演的角色与中国“蓝盔”演绎了一段关于“友谊与和平”的动人故事。自2013年来到中国求学,木兰已经在中国度过了11个春秋,她的故事是一个非洲女孩跨越国界的追梦之旅。

  《维和防暴队》是一部以中国维和警察为原型的动作电影,展现了中国“蓝盔”在海外执行任务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与当地人民结下的友谊。

  来自非洲贝宁的女演员阿拉齐·苏玛伊拉·拉多斯在片中饰演的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遇见中国丨贝宁青年演员木兰:跨越国界的电影梦 希望用光影搭建中非友谊之桥_fororder_1

木兰在电影路演现场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电影路演现场,这位非洲姑娘背诵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木兰辞》,让大家对她刮目相看。

  她说,她的中文名字就叫木兰,这个名字蕴含了对自己的美好期待:“‘木兰’这个名字是当年我在贝宁一家中国企业上班时我的领导给我取的。他们说我这么努力、认真,就给我取名为‘木兰’,希望我以后能成为非洲的花木兰。”

遇见中国丨贝宁青年演员木兰:跨越国界的电影梦 希望用光影搭建中非友谊之桥_fororder_2

  木兰,这个代表“勇敢无畏”的名字,是中国古代女英雄的代名词,也是这位非洲女孩在中国追梦的真实写照。

  “花木兰精神对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我觉得花木兰那么厉害,我肯定配不上这个名字。但是现在在中国那么多年,离父母也那么远,有时候对未来有一些害怕,但是一想到花木兰,我就会觉得我是可以的。”

  2010年,木兰在贝宁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2013年,她来到中国,从重庆工商大学攻读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再到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创作表演专业研究生,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遇见中国丨贝宁青年演员木兰:跨越国界的电影梦 希望用光影搭建中非友谊之桥_fororder_3

今年,木兰在北京电影学院完成研究生学业

  “我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也让我去学习,包括尽快学习普通话。我的本科是国际商务,本科毕业后我觉得我们国家在文化传播,特别是影视领域发展比较欠缺,所以我要在中国最好的电影学院学习。然后我就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读研究生。我申请学校的时候,老师也明确跟我说会特别难,因为我没有系统学习过表演艺术,当时我就先找了两位老师一对一给我上表演课。”

  目前,木兰已先后参演了多部电视剧、电影及舞台剧。今年五一档,木兰出演的电影《维和防暴队》正式上映。作为主演之一,木兰在影片中饰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目睹暴力武装集团罪行的关键证人赛琳娜的母亲,她的动情演绎感动了许多观众,中国维和警察与赛琳娜母亲之间的动人故事引人落泪。

遇见中国丨贝宁青年演员木兰:跨越国界的电影梦 希望用光影搭建中非友谊之桥_fororder_4

木兰(右二)在电影《维和防暴队》中饰演赛琳娜的母亲

  “我们这部电影是跟世界和平有关的,我们在这部电影里面看到了中国维和警察在非洲所做的工作,因为《维和防暴队》这部电影拍的是真实的故事,展现了真实的中国维和警察在非洲做的事情,也展现中非友好关系的一些细节,展现出中非友好关系是一种单纯的爱。” 木兰说。

  在木兰眼中,中国不仅是她学习的乐土,更是她实现梦想的舞台。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了这么久,木兰也遇到了许多温暖的人。

  木兰:“我们学校有很多中国朋友,他们很多也是离开家的,他们家可能在其他城市。每次他们的妈妈打电话给他们的孩子们都会说,‘你们要照顾好木兰,她一个人在中国也不容易,你们要提醒她吃饭’,因为他们看到我太瘦了。我在剧组里面,也有很多剧组的演员朋友们、导演都会照顾我。”

遇见中国丨贝宁青年演员木兰:跨越国界的电影梦 希望用光影搭建中非友谊之桥_fororder_5

木兰

  木兰深知,电影是文化传播的强大媒介。她心怀愿景,渴望将非洲的故事带向世界,同时将中国先进的电影技术与理念带回贝宁,助力本土电影业的成长。

  “我想做一个桥梁,我希望努力把文化传播发展得更好。中国的电影已经很厉害了,中国的视频、短剧都很厉害,我希望非洲也能发展起来。这不是一两年就能实现的事情,但是我希望能做到。”

  编辑丨贾思曼

  签审丨魏郁

  监制丨蔡耀远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