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毕业的英国女孩艾丽不走寻常路,在中国成为了一名职业拳击选手。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位酷女孩。艾丽表示,自己在中国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未来还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
艾丽:我是英国剑桥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本科和硕士都在剑桥读的。毕业之后,我在杭州做了两年的幼儿园老师、两年左右的自由翻译,最近转行了,成为一名全职的运动员和拳击教练。
艾丽小时候,她的爸爸在北京工作,那时她经常来北京看爸爸。爸爸很喜欢带她逛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上中学后,艾丽来到北京读国际学校,开始学中文,慢慢爱上了中文。她喜欢中国山水画,爱吃中国菜。
在剑桥大学读书时,艾丽是力量举重的运动员。
艾丽:第一次走进拳击馆是21岁时,那时候练的是力量举。其实一开始练拳击只是为了顺便练体能,接下来我发现这就是我真正的热爱。力量举没有那么多追梦的感觉,放下力量举,应该是24岁左右。我在杭州时正式开始全职练拳击。拳击对于我来说更有意思、更兴奋。
艾丽说,正是因为很少有女孩选择拳击,所以她才选择拳击。虽然拳击有点危险,但基本都是可控的。
艾丽:我看着拳击就觉得挺酷。打拳在英国是很“草根”的运动,不需要很多的装备,比的就是谁强、谁有实力、谁胆子大、谁冷静、谁在危急情况下能打出他们想要的战术……跟其他运动比起来,拳击更真实、能展现真正的自己。这就是我喜欢它、而且那么上瘾的原因之一。
2021年到2023年,艾丽在英国打了20多场业余拳击比赛,随后回到中国。在决定走上职业拳击手的道路时,她没有选择留在英国,而是选择了上海一家职业拳击团队。
艾丽:英国会倾向于多用实战来积累经验,中国更强调技术性的训练——把技术先练好,再上台试一下,然后调整。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你需要找一个会照顾你、会把你的需求放在首位的团队。我在上海这边,这个团队这么支持我。我在中国,作为一个会说中文的西方人,也找到了我独特的作用。
在拳击比赛中,艾丽结合英国和中国两种不同训练方式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强。尤其是她受到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拳击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转为职业选手不到一年,艾丽参加了三场国际积分比赛,两胜一平,这让她很开心。
艾丽: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因为很少有人可以在英国很地道的拳馆训练,再去中国很地道的拳馆训练,这让我的风格和我可以用的拳击工具变得更丰富。如果你想做一名格斗运动员,你必须是哲学家,必须有一个内在的“为什么”。中国武术哲学就是你要多想,心里有想法,也包括道家的“无为”——不要那么强地专注于自己的打法,而要用时机合适的打法,效果是不一样的。
在异国他乡练习拳击,艾丽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然而对拳击的热爱让她坚持了下来。
艾丽:离家人远,身体每天在苦练,如果可以熬得过去,你会变成生活的强者。24岁开始训练,27岁换职业,因为我相信把热爱变成工作是一个非常高端的目标,是顶级的幸运。我练拳击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看了《热辣滚烫》这部电影之后,艾丽深受感动,觉得电影里那个通过练拳击找到自我的女孩就像她自己。
艾丽:我在这部电影中认出了我自己,拳击是真的改变了我整个人。我以前没有目标,没有很深地了解自己,现在我已经成为可以为自己骄傲的一个人。我知道我有勇气,有自信,拳击在我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很积极的影响,我感觉生活已经很充实。
艾丽说,她很享受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未来她还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在职业拳手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艾丽:吃得好、住得舒服、人也友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蛮好,加上可以天天练我最喜欢学习的中文,生活很丰富。我可以边学习、边健身、边追梦,生活超级舒服。上海是国际化的城市,我感觉这里已经变成家了。拳击我会坚持到底,如果我身体允许。这就是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