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鲁平):8月16日下午,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海淀区人才工作局联合主办的联系北京·全球创新服务网络(GNIS)首场新质生产力国际合作沙龙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的科技人才、科创企业家汇聚一堂,围绕“全球视野下的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深入交流,为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经济发展,促进青年创新与世界技术前沿同频共振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on)
首场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David Ferguson),清华大学教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龙桂鲁等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生命健康、创新发展、量子信息等研究领域,深刻诠释了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义、现状、挑战和应对举措。
圆桌对话现场
在两场“圆桌对话”中,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者和企业家代表分别围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务实举措”“新质生产力关键驱动力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挑战”等话题,交流对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的感受,探索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协作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路径,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方式方法。
参与圆桌对话环节的北京无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马赫
参与圆桌对话环节的北京无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马赫(WahedAhmadzai)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家非常期待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希望可以跟中国有更多的强强连接,中国的经验、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介绍给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让他们也从中国的科技发展浪潮中有所收获。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可以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合作。
马赫指出,在新质生产力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气候变化等世界性的难题上,期待中国方案。在可持续农业板块、光伏、尖端科技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能够跟中国产生更多的联系,了解中国的技术,共同研发适合本地环境的核心科技,创造更好的未来。从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方面来说,中国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希望其他国家可以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从人才、科技、文化等多个维度上进行更深刻、频繁的交流。
联系北京·全球创新服务网络(GNIS)是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指导下,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会同海内外合作机构共同发起建立的国际人才联系与交流合作平台。GNIS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旨在推动国际人才交流和创新要素吸引集聚,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提供有力的国际人才支撑,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园区国际科创服务。新质生产力国际合作沙龙是GNIS集聚海内外各方力量,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氢能技术等变革科技创新打造的高端智库型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帮助海内外青年人才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进一步推动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北京和北京创新资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