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2024-08-19 08:02:5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韩基韬

  “我们的孩子应该享有和平而不是暴力”、“我们不会让仇恨获胜”。

  这是贴在利物浦斯佩洛巷图书馆中心墙上的海报。

  然而,这家图书馆已在本月初遭人纵火焚烧。

  美国《时代》周刊警告说,英国已陷入近13年来最严重的骚乱,暴力抗议的浪潮席卷全国。这也让上台刚“满月”的斯塔默政府头疼不已。

  8月17日,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进行中。

  英国警方调查认为,极右翼暴徒与足球流氓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交集”。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近期爆发骚乱的城镇大多位于英格兰中部和北部,与英国曾经辉煌又衰落的工业中心有所重合,而这些地区也是英国足球流氓组织活动的重灾区

  英国警方已经禁止了一些近期参与暴力骚乱的人进入赛场,全英各地约6000名防暴警察严阵以待。

  球赛的热闹与场外的高度戒备犹如冰火两重天,这背后是一段时间来频发的冲突暴力、社会失序以及悲痛的泪水。

  8月12日中午,伦敦西区莱斯特广场。

  毫无征兆,一名中年男子挥刀刺向一名11岁女孩和她的母亲。

  商店保安阿卜杜拉听到了尖叫声。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保安 阿卜杜拉:我看到他在刺一个孩子,我跳到他身上,抓住他拿刀的那只手把他按倒在地,然后夺下了刀。又有几个人加入进来。我们把他按住直到警察赶来。

  大约四分钟后,伦敦警方逮捕了这名行凶男子,并对伤势严重的女孩进行了急救。

  警方表示,“嫌疑人和受害者彼此并不认识。”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目击者 奥尔昆:光天化日,妇女和儿童遭到袭击,这太疯狂了。我觉得自己走在街上并不安全。这让已持续十多天的英国骚乱引发了更多担忧。

  8月11日,“7·29”持刀袭击事件中的一名遇难者——9岁的爱丽丝·阿吉亚尔的葬礼在默西赛德郡绍斯波特镇举行。

  家人公布了她生前的画面。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性格活泼,热爱跳舞,喜欢动物,她是父母眼中“梦寐以求的孩子”。

  7月29日,放暑假的爱丽丝参加了一堂以美国歌星泰勒·斯威夫特为主题的儿童舞蹈课,那天的活动座无虚席,有25名6至11岁的孩子参加。

  中午11点多,一名17岁的男子突然持刀闯了进来。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默西赛德郡警察局局长 瑟琳娜•肯尼迪:多人遭到猛烈袭击,其中许多是儿童,伤势严重。

  目击者称,当时的场景就像“出自恐怖电影”。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目击者 科林•帕里:现场就像是炸弹爆炸了一样,女孩们倒在各处。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9岁的爱丽丝·阿吉亚尔、7岁的艾尔西·斯坦科姆和6岁的贝贝·金不幸遇难,还有8名儿童和两名成人受伤。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首相 斯塔默:今天发生的事实在太可怕了,整个国家都对此深感震惊。

  原本是愉快暑假的开始,却变成了一场难以言喻的悲剧,然而谁都没有料到,这起案件后来竟引发了一场席卷全英的大骚乱。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默西赛德郡警察局局长 瑟琳娜•肯尼迪:一名17岁男子,因涉嫌谋杀和谋杀未遂被捕。

  由于嫌疑人未满18岁,默西赛德郡警方按照惯例并未公开他的身份,但互联网上却早已是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

  有谣言称嫌疑人是一名乘小船抵达英国的非法移民,还有谣言称他是一名宗教极端分子。

  有人使用“救救我们的孩子”等话术反复炒作移民话题,煽动民众情绪。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转发这些消息的就包括英国极右翼网络大V、英格兰防卫联盟创始人汤米·罗宾逊。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战略对话研究所反极端主义政策研究主任 米洛•科默福德:在绍斯波特袭击事件发生后,我们很快就看到了极右翼的动员,开始看到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声称袭击者有穆斯林背景……毫无疑问,这些谣言能够激发大量的网络愤怒。

  英国广播公司分析指出,虽然没有单一团体在组织活动,但社交媒体上有影响力的大V推动人们聚集、参与抗议的模式清晰可见。

  据路透社统计,事发四天内,这些谣言就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至少被浏览了1570万次。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内政大臣 伊薇特•库珀:我们已经看到,社交媒体被用来组织一些暴力行为、煽动紧张局势、煽动种族仇恨。

  伦敦、利物浦、布里斯托尔、赫尔、曼彻斯特等多地爆发抗议活动,并演变成带有反移民性质的大规模暴力骚乱事件。

  在南约克郡罗瑟勒姆镇,数百名骚乱者试图冲击一家收容寻求庇护者的酒店。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穆斯林民众:我觉得受到了威胁,不敢走出家门。我们穆斯林不是恐怖分子。

  位于伦敦市中心唐宁街的英国首相官邸附近也被人投掷了燃烧瓶。一些骚乱者甚至袭击警察、烧毁警车。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民众 斯蒂芬•塔利:那些人冲向警察,警察也冲向他们,直升机在上空盘旋,场面非常混乱。说实话,这很可怕。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卫报》援引监测组织的数据称,极右翼活动的激增导致穆斯林社区受到的威胁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5倍,仇恨犯罪事件增加了3倍。

  一些少数族裔女性出于安全担忧,自发组织自卫术课程。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自卫术课程参与者 埃尔扎•安南:我是一个身体并不强壮的女人。我认为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很重要。

  8月1日,英国法官安德鲁•梅纳里(Andrew Menary)以“阻止传播错误信息”为由,破例取消了对17岁嫌疑人的匿名保护,许多英国人这才发现闹出了大乌龙。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嫌疑人的姓名是阿克塞尔·鲁达库巴纳(Axel Rudakubana),并不是之前网传的阿里·沙卡提(Ali Al-Shakati),他出生在英国的卡迪夫,父母信仰基督教,也并非网传的“非法移民”。

  目前,还不清楚他的作案动机,但根据法庭公开信息,这起案件的属性显然不包括“宗教极端主义”。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伦敦警察厅前总警司 达尔•巴布:有人故意、恶意、虚假地在互联网上传播谣言。有人在散布谎言,不实信息只是委婉的说法,这就是谎言。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谣言被攻破,但英国社会却并未重归平静。英国广播公司发布的骚乱地图显示,骚乱依然在多地蔓延。

  伦敦城市大学社会学讲师斯蒂芬妮·贝克注意到,“大骚乱”的发生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此前,英国的贫困、失业、经济等问题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积累,民粹主义在一些群体中大行其道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学教授 蒂姆•贝尔:英国白人工人阶级中的一些人有一种感觉。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输给了最近来到这个国家的人。无论是2003年之后来到这个国家的欧盟公民,还是来自西非、东非、南亚的人。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今年2月益普索就英国民众对移民的态度进行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自2022年7月以来,对移民持积极态度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35%的英国民众不认为移民对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长期以来,英国劳动力存在严重短缺,有100多万个工作岗位空置,《纽约时报》注意到,尽管有研究表明,移民在总体上能给英国带来好处,但英国一些右翼政客还是利用失望的社会情绪煽动支持者,获取政治利益。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比如英国改革党领导人法拉奇就经常发表言论,宣称难民和移民耗尽了英国政府的公共预算。

  尽管在欧洲政治整体“右转”的大形势下,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但英国在社会心理层面仍难以摆脱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

  欧洲新闻网指出,反移民情绪多年来一直在英国社会的表面下冒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大量民众在2016年投票支持英国“脱欧”,也促使此前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备受争议的把非法移民送往卢旺达的“卢旺达计划”。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截至6月底,2024年已有超1.3万名非法移民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创4年来新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与社会情绪下,“7·29”持刀袭击事件后,社交媒体上四起的谣言让许多英国人把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投射到移民群体身上。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现代史学名誉教授 罗杰•格里芬:如果你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示威者普遍来自英国城市中心的低收入阶层。他们对国家怀有长期不满。这些人经历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剥夺,面临住房、医疗和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传统的社会晋升方式失去了希望,他们很容易被煽动。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伦敦城市大学社会学讲师 斯蒂芬妮•贝克:我不认为这起(“7·29”持刀袭击)事件是所有暴力骚乱的起因。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8月15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6%,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但英国高级市场分析师迈克尔·布朗指出,由于劳动力市场似乎将继续逐步放松,英国GDP增长的下行风险仍然很大。

  而持续的骚乱给原本增长乏力的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在赫尔,美妆品牌露诗(LUSH)的店铺被砸毁。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在曼彻斯特,塞恩斯伯里商店遭到“零元购”。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在桑德兰,海斯旅行社被无故扔砖头。

  代表近5万家小型零售商的英国便利店协会建议协会成员保持警惕。据该协会估计,英国近一半的便利店老板是亚洲人或是英国亚裔,不少小型便利店已出于安全考虑决定提早关门,以免遭到暴徒袭击。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伦敦小商店店主 苏克温德•格罗弗:社区居民支持我们提早关门,他们也很担心我们的安全。

  夏季通常是英国旅游市场的旺季,每年有数百万人在这个时段前往英国,但骚乱发生后,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印度等国已对在英的本国公民和游客发出安全提醒,这让英国旅游从业者担忧,持续的骚乱正浇灭游客的热情。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据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雷切尔·多恩博士估算,仅骚乱的前4天,暴力事件给英国带来的损失高达2亿至5亿英镑

  分析人士警告,除了经济影响,持续的骚乱还将导致英国社会进一步撕裂,英国的国际形象也可能因此受损。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首相 斯塔默:我多次明确表示,涉事者将受到法律的全面制裁。

  英国警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政府赋予了某些地区的警员特殊权力,可以驱散任何集会或“反社会行为”。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截至8月13日,已有1000多名骚乱参与者被捕,年龄最小的仅11岁。

  《纽约时报》称,这是斯塔默政府上台一个月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政治危机。

  而英国街头打砸抢烧的乱象,让英国《卫报》想起了13年前的一幕。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2011年8月,伦敦警察枪杀29岁的黑人青年马克·达根(Mark Duggan),点燃了英国社会的不满,骚乱席卷伦敦,并不断蔓延至其他城市。

  时任英国皇家检察院检察长的斯塔默,曾主导司法系统参与骚乱平息工作。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据英国媒体inews报道,当时两名使用社交媒体“脸书”煽动骚乱的男子被判处四年监禁,一名在骚乱中从超市偷走价值3.5英镑瓶装水的男子被判6个月。

  英国天空电视台认为,斯塔默是应对骚乱的司法领域专家。

  《伦敦标准晚报》则指出,尽管“迅速而严厉”的司法反应“在短期内有效地恢复了秩序”,但也“引发了关于威慑与公平之间平衡点的争论”。

  13年后,入主唐宁街10号的斯塔默,对于街头骚乱再次展现出强势。

  《周刊》杂志称,斯塔默下令建立一支由专业警察组成的新“常备军”,允许治安官判处更严厉的惩罚,并警告骚乱参与者一定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上任之初,斯塔默曾标榜自己是“民粹主义的解毒剂”。

  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作为首相的斯塔默只是沿用检察长时期的经验,然而“快捕快审快判”的骚乱应对方法“治标而不治本”,并未触及骚乱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关键。

  7月29日,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称,上届保守党政府隐瞒公共财政真实情况,留下220亿英镑财政亏空的大窟窿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财政大臣 蕾切尔•里夫斯: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作出极其艰难的选择。

  首相办公室更是用“破产”和“破碎”(broke and broken)形容当下英国财政状况。

  尽管这并非正式宣布主权违约,但也相当于发出了“政府没钱了”的叹息。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经济分析人士 约翰•罗斯:破产并不是特别夸张的说法,英国的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经济基本停滞了近十年,生活水平停滞了十多年。

  有分析认为,当前的财政困境令斯塔默政府面临两难局面。

  一方面,面对巨额财政亏空,政府需要增加税收、缩减开支,但这势必进一步加重英国民众和企业的负担。

  另一方面,如果想从根本上缓解财政难题,政府需要采取减少税收、加大公共投资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些措施前期开销大、回报周期长,对于当前已入不敷出的英国政府更是难上加难。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 尼娜•斯凯罗: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连贯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前很难看出什么将推动英国经济增长。很难看出什么能使英国民众在未来几年提高生活水平。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在《纽约时报》看来,英国大规模暴力骚乱的根源也在于此,本质上是广大民众对社会经济不满的发泄

  几十年的增长缓慢、生产力滞后和预算大幅削减已经掏空了医疗体系,推迟了基础设施的维护,造成了社会福利的压缩。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今年6月,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的等待治疗名单上,已经多达760万人。这意味着全国11.3%的人口都遭遇了“就医难”,38万名患者等候治疗的时间超过一年。有四成患者表示,他们在等候期间健康状况变得更糟。

世界周刊丨英国骚乱背后

  研究表明,当公共服务下降时,人们会把问题归咎于移民,尽管他们与此无关。

  —— 牛津大学社会学家 桑妮·范奥斯滕

  英国《星期日邮报》注意到,英国正在经历一个“不满之夏”

  这种不满,不仅是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的爆发,也是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英国希望骚乱“已经到头”,但极右翼势力仍在徘徊,未来还可能会出现更多麻烦

  如何在恢复社会稳定的同时,推动经济复苏,弥合社会裂痕,是摆在斯塔默政府面前的一道难解的题。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