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日,在德国图林根州和萨克森州举行的州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和基民盟分别成为两州议会第一大党。
这也是德国二战以后,首次有极右翼党派在州议会选举中获胜。
而在联邦政府中联合执政的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得票则大幅减少。
路透社报道截图
根据图林根州议会选举结果,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以32.8%的支持率排名第一。这是该党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次赢得联邦州议会选举。
由于德国选择党没有赢得过半席位,且其他主流政党大多拒绝与其结盟,目前该党即便在图林根州议会选举中胜出也很难组建州政府,但将对立法等方面产生影响。
英国天空新闻台网站报道截图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选举结果表明,德国政坛的分裂愈发严重,德国政坛的右倾倾向也愈加明显。
选举结果体现出德国自身政治的发展规律。
此前,是中左中右两大党来主导政局;到前些年中间阵营开始分裂,社民党作为中左政党领衔组阁;后来,德国又碰上了很多内外政策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德国今后政坛会愈发朝着碎片化方面发展,体现出大党不强、小党不弱的状态。
同时,越来越多的政策难题会助长德国国内政治向右转的风向。
尤其是一些极右翼政党的主张往往代表着更保守、更内向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倾向在短期内比较符合德国民众欠缺安全感、对未来国家发展信心不足的状况。
欧洲版《政治报》网站报道截图
崔洪建进一步分析指出,虽然德国选择党并未获得执政地位,但其成为州议会第一大党已经限制了主流政党的组阁能力和形成执政联盟的空间。
接下来,上升势头比较猛的选择党会借势放大政策主张,希望在地方选举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影响力。
选择党在选举中获胜,并不意味着自然获得了执政地位。现在的德国主流政党,对极右翼政党还是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接下来,主流政党面临的难题是,面对越来越狭窄的执政空间和联盟空间,如何在拒绝极右翼的同时,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地位。
德国政局今后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困扰德国的一些根本问题能否得到缓解。德国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外部面临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危机,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助推德国政治变化的因素还会持续存在。
德国的主流政党,包括现在联合执政的三党,只有减少政策失误,才能稳住阵脚,赢回部分选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