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希望一个和平、有尊严和繁荣的未来。他们呼吁采取全球行动,解决气候危机、解决不平等问题、应对威胁每个人的新风险。”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在联合国未来峰会上发出的呼吁。他期待各国加强团结,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危机挑战。
这场峰会,是今年联合国最重要的高级别会议之一。为什么以“未来”为主题?直接原因是世界动荡不断加剧,人类面临的风险前所未有——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战火延烧,黎以对抗升级。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难民危机、新技术应用等挑战层出不穷。人类需要什么样的未来?怎样建设更好的未来?全世界都在思考追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约1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纽约,探讨未来前进方向。备受瞩目的是,峰会第一天,各方就协商通过了《未来契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契约》《子孙后代问题宣言》。这份契约历经两年、经过密集谈判才最终达成,殊为不易,体现了各方改革国际治理体系、重振多边主义、更好应对挑战的决心与意愿。从内容看,它针对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科技创新、青年和未来世代、全球治理等五大议题,提出56项行动计划,承诺开启多边主义新纪元,被各方视为一份描绘世界未来发展蓝图的“里程碑式”文件。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对未来峰会的召开给予了坚定支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中国外长王毅在峰会上,围绕建设和平安宁、发展繁荣、公道正义、更加美好的未来提出四点倡议,强调各方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等。这些主张既是实现《未来契约》的重要保障,也是契约追求的愿景目标,引发各方广泛共鸣。
如果说《未来契约》是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样的世界探寻答案,那么,中方这些年在国际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倡议、开展的多个多边行动,初衷与契约高度一致,完全可以形成合力。
过去十年间,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被载入联合国文件。中方还有针对性地推动在全球层面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并发出三大全球倡议。它们的出发点都是通过聚焦共同利益、凝聚广泛共识,为人类共同应对挑战提供新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启示人们:如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广泛实践,那些困扰人们的全球性挑战将更容易得到解决,《未来契约》的前景也将更乐观。
外界注意到,中方在未来峰会发言中强调,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做世界团结的‘推进器’、国际和平的‘压舱石’”。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国际舞台,大国的实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在现实中,个别西方大国为维护自身霸权,制造阵营对抗,推动“脱钩断链”,不断挑战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对国际法置若罔闻,甚至试图颠覆自己参与创建的战后秩序,加剧了世界的动荡。这也是多国在未来峰会上呼吁重振多边主义的重要原因。如果国际社会能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制约这些行为,那么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将获得更多保障。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现在是而且将永远是多边主义的核心目标。”这是《未来契约》的承诺,表明国际社会期待世界能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契约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如何让联合国会员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愿景变成现实?中国人常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各方奉行契约精神,以命运与共的思维想问题、做决定,用团结代替分裂,用合作代替对抗,用包容代替排他,一个更好的世界就不是梦想。
(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