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日,荷兰前首相马克·吕特正式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新一任秘书长。
北约秘书长任期4年,经成员国同意可延长。
今年6月,北约任命马克·吕特为新任秘书长,接替现任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后者结束其10年的北约秘书长任期。
北约秘书长负责协调北约内部工作,并主持北大西洋理事会以及除军事委员会外的多数主要委员会的会议。然而,北约秘书长并不具备军事指挥权,北约的政治、军事和战略决策权归各成员国所有。在北约中,秘书长、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以及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是最为重要的人物。
外界普遍认为,吕特任内将面临诸多挑战。
10月1日,吕特首次以北约秘书长身份发表讲话称,北约各成员国必须增加国防开支,并将国防支出列为优先事项。目前,北约各国围绕增加国防开支分歧严重。
不仅如此,吕特上任一个月后,就将面临最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美国总统大选。鉴于两位候选人特朗普和哈里斯对北约态度不同,北约与美国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有分析认为,在军援乌克兰问题上,吕特也很难在北约内部取得平衡。
此外,吕特还将面对波罗的海国家对他的不满,质疑他担任荷兰首相期间的国防开支记录和缺乏与该地区的接触。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稍早前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直言,北约给全球带来更大的安全动荡风险。
在前任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任内,北约在各方面进行扩张,其使命也有非常大的转变。
北约不仅将其在欧洲对俄罗斯的战略竞争提升为在亚太地区与其他大国的激烈战略竞争,而且还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阵营化,并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技术武器化。人们普遍不希望看到一个以制造敌人、强化分裂与对抗为生存发展之道的北约向世界各地蔓延。
李海东认为,未来,北约整体的进攻态势预计不会有所改变。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记 者 | 杨卓英 印梅梅
编 辑丨魏宇晨
签 审丨李严、刘鹏、刘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