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4日凌晨,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延期30多个小时后闭幕。
大会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关于气候融资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这一核心议题,最新发布的案文显示,到2035年以前,发达国家应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给发展中国家,以支持气候行动。
德国之声报道截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瑞彬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从成果来看, 这次联合国气候大会既有一定的收获,也留有一定的遗憾。
在气候融资领域,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资金承诺远远未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这一诉求有待进一步得到重视。此次达成的3000亿美元的融资金额没有满足多方期待,但总体上值得肯定。
第一,其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巴黎协定》等所建立的基本原则,即发达国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提供资金援助。
第二,气候融资新集体量化目标使得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启动的资金援助进程得到了延续。
但需要看到的是,气候风险正日益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也日益严重,相关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在快速上升,而这些方面需要大量可持续的资金投入。目前的成果,从数量上和资金供给的可持续性上来讲,没有坚实的保证,不利于进行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
此外,气候资金协议并不意味着解决了所有问题,后续还会有督促履行约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一个新的谈判和合作的起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200个缔约方打破多年的多边谈判僵局,终于就《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达成一致。这也标志着,《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已经明确,《巴黎协定》中最后一个未决项目最终确定。
联合国官网截图
王瑞彬进一步分析指出,各国就《巴黎协定》第六条达成共识对于建立国际碳市场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是国际碳交易发展历程上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转折点。
《巴黎协定》第六条允许各国通过建立可以使用碳信用额度的市场来合作开展减排行动。
通过碳交易的市场机制,来调动更多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参与合作减排的做法,对于各国和各区域的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确定性和更有利的外部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当前各国就一系列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可以说是很大的突破,但未来还面临着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还需要各国进行进一步讨论和磋商。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记者丨张晗 杨卓英
编辑丨林维 姚燕侠
签审丨原丁 闫明 江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