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藕塘社区党委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建强管理机制、拓宽培训渠道、优化服务保障等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实现党组织和党员“双向奔赴”。
机制体系规范化,破解“组织管理难”。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摸底排查,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问访等方式对长时间离开本辖区,在外有固定工作,并且连续6个月以上无法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进行详细摸排,确保从源头上掌握流动党员动态;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持续做好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针对流出党员,做好信息登记,定期更新流入地点、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和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方式,针对流入党员,经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后,及时编入党支部进行管理,做到“进出”有数,“去向”有底。
培训渠道多元化,破解“学习教育难”。针对流入、流出党员不同特点,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学习教育机制,将流入党员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同在册党员一起开展日常学习教育、参加组织生活,每月由党支部书记通过党员微信群和电话联系通知流入党员参加党日活动,确保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线上,推行“互联网+”模式,积极开展线上自学,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共产党员网等学习载体,明确专人定期通过微信群向流动党员发送学习内容,传达党的创新理论,确保线上“充电”“补钙”不掉队;线下,抓住关键节点开展教育,利用国庆、中秋、春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回契机,积极组织返回流动党员开展集中学习、谈心谈话等活动。
服务保障常态化,破解“作用发挥难”。鼓励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积极参与当地基层治理、政策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做到“异地亮身份、他乡显担当”。利用流动党员返乡时间,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请出列”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流动党员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主动认领民生实事,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归属感;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包联机制、关爱帮扶长效机制,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微信沟通、电话回访、定期走访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流动党员“急难愁盼”。(文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