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快完善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同时,针对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相关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考核、验收,防止伤害患者利益的情况出现。”1月19日,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针对当前安徽省中医药服务中存在的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不足问题,提出了增加相关收费项目的建议,进一步满足广大患者对中医药个体化服务的需求。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
姚淮芳指出,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安徽省中医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中药制剂的单调陈旧、口感差、携带不便等问题仍困扰着许多患者。中药临方制剂作为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制成的多种剂型,如膏方、胶囊、中药蜜丸等,不仅改良了中药的口感,减少了熬药的麻烦,还方便了患者外出携带。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工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舒适,精准满足个体的治疗需求,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据姚淮芳介绍,为了适应中医药为广大患者服务的需求,国家发改委、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早在2012年就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北京市三部门、上海市医保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河北省医疗保障局、江苏省医保局等相继发布了中药临方加工相关收费服务项目,安徽省芜湖市地方也已经设立了多种中药临方加工服务项目,但安徽省医保目前中药临方加工费仅设立膏方一项,其他均未制定相关服务项目。
姚淮芳强调,安徽省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目前已具备多种临方加工能力、人才和设备,但由于未制定相关服务项目,这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另外,新安医学有中药特有的炮制方法,如果长期不能开展,可能导致技术失传,人才流失。
针对安徽省医保对中药临方加工项目设立不足问题,姚淮芳建议,尽快完善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如中药胶囊、中药饮片调配临方炮制炙法这些老百姓迫切需要的可提前纳入中医药服务项目。
在姚淮芳看来,开展中药临方加工收费项目的医疗服务机构应具备加工设备、人才、场所、管理条件,并接受相关部门的考核、验收。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患者利益,应设立严格的准入条件,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姚淮芳表示,中药临方加工不仅包含众多古老炮制技艺,还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临方加工的开展,可以确保传统中药炮制工艺薪火相传,进一步促进安徽省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文/图 刘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