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于振涛
5月21日至22日,由甘肃农业大学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六盘山-秦巴山区特色种养绿色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课题绩效评价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会议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甘肃省科技厅指导、甘肃农业大学主办,来自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高校院所及地方科技部门的领导、专家、研发人员及企业代表140余人参会,对项目下设各课题实施完成的综合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会议现场 摄影 蔡玥珺
该项目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师尚礼教授主持,组建了省内外研发队伍,针对六盘山-秦巴山区冬小麦、燕麦、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业及肉鸡、蜜蜂等特色产业存在的品种落后、病虫害多发、资源利用率低、技术集成不够等问题,系统开展优质高产品种筛选、绿色高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内8个课题组共引进筛选作物和饲草品种20余个,制定生产技术标准10项,开发新产品10余个,建立核心示范基地20余个,研发作物高产栽培关键技术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集成技术10余项,产业技术模式8个,显著提升水、肥、气、热等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县域龙头企业和合作社8家,累计培训农户超6000人次,带动5000余户增收,形成“产 - 学 - 研”协同机制,为区域农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产品展示 摄影 蔡玥珺
产品展示 摄影 蔡玥珺
会议期间,甘肃省科技厅农村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高云虹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项目8个课题负责人依次汇报成果,绩效评价专家组逐一评议。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摄影 于振涛
据了解,该项目依托甘肃农业大学等21家单位科研力量,组建由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特派员等142人构成的团队,构建“专家帮带+企业示范+农户参与”的协同体系。在甘肃礼县、通渭县及宁夏西吉县等8个县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和乡土专家10人、2025年陇原骄子个人1人、团队1个,支撑产业链提质增效,助力六盘山-秦巴山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目标,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方案。(文 甘肃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