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郭朝阳
近日,由甘肃农业大学、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和甘肃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和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全国玉米制种智能装备展示现场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本次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张掖市相关部门同志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共话玉米种业智能化发展新路径。
开幕式于7月4日下午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久然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教授,张掖市委副书记柴向前等领导嘉宾出席,仪式由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司怀军教授主持。
柴向前在致辞中介绍了张掖作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发展实践,表示当地正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制种产业升级。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牛振明表示,科技创新是驱动种业振兴的核心动力,需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种业深度融合。
柴强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对推动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种业安全战略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玉米种业发展需科技创新,当前甘肃玉米种业与国际先进技术有差距。甘肃农大愿发挥科研平台作用,为相关工作提供支撑 。
开幕式后,赵春江、赵久然等专家围绕“农业智能装备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提升制种产量与效率”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分会场中,专家学者们就智慧育种、智能装备研发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了北斗导航播种机、智能去雄无人机等前沿技术成果。
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高云虹和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粮油作物研究所所长李继强分别为“优秀青年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7月5日,参会人员前往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五个墩村进行现场观摩,实地考察了北斗自动导航拖拉机、精准施肥无人机、田间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演示,观摩学习直观感受人工智能技术为玉米制种带来的变革。(文 甘肃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