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多数城市被高温笼罩时,陇南宕昌官鹅沟这座深藏于陇南山区的小城,不仅是夏日避暑的秘境,更以“康养+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游客心中的“天然氧吧”与“心灵栖息地”。
清凉秘境里的康养密码
清晨的官鹅沟,穿谷而过的溪流带着雪山融水的清冽,乘坐索道穿行于峡谷之间,清凉的山风拂面而来,暑气瞬间消散。
官鹅沟
官鹅山水间,素有“中国爱情谷”之称的区域,更是将这份清凉与浪漫交织。这里流传着娥嫚与官珠的动人爱情传说,沿谷而行,可见情侣们在同心锁前许愿,在鸳鸯湖边依偎,每一处景致都浸润着爱的气息。
康养美食
呼吸新鲜空气,体验特色药浴,品尝美味药膳。西北知名避暑胜地宕昌县推出“清凉官鹅·康养之旅”系列产品:娥嫚康养驿站的林间瑜伽课与溪流畔的太极晨练,让游客在爆氧“30000+负离子”的环境中吐故纳新;鹿仁藏寨的药浴体验,用当归、黄芪等道地药材配伍的汤池,驱散都市人的疲惫。
文化浸润中的消费新景
夜幕降临,城区滨河路休息步道文化舞台的灯光亮起,由宕昌县委宣传部、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县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办,宕昌县文体广旅局、团县委、教育局、文化馆等单位协办的“光影润民心·红歌颂党情”文艺演出正在广场上演。台上红歌嘹亮,台下群众跟着哼唱,高潮处全场挥动小红旗,红色文化在互动中浸润人心。
“光影润民心·红歌颂党情”文艺演出
连日来,宕昌县创新“红色集市”文明实践品牌,以“文明实践搭台、群众表演为核心”,广泛吸纳哈达铺老战士艺术团、爱笑曲艺文化公司、羌韵艺术团、文化馆女声合唱团及暑期大中小学生等社会力量与资源,通过传唱红色歌曲,让群众在旋律中重温长征历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鹿仁村的篝火晚会上,《娥嫚》舞的表演者身着刺绣盛装,长袖翻飞如白鸟振翅,舞姿再现了“中国爱情谷”里娥嫚与官珠的深情。游客们被邀请加入锅庄舞队列,跟着节奏踏响青石板路。
绿色发展里的民生答卷
“生态+文化+产业”融合,书写康养旅游新答卷。近年来,宕昌县走出“生态+文化+产业”融合之路,让“避暑”变“旅居”。当地立足“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挖掘中医药文化与生态康养资源,招聘60名专业人员,在官鹅沟周边建成1处康养中心、5家康养主题民宿、20家康养驿站,城关等乡镇建成288家农家乐、农家客栈、民宿,近三年投入1810万元改造升级188家。
游客体验康养项目
同时,聚焦“药食同源”“生态疗愈”,宕昌县打造5类特色康养产品,推出44种康养美食,推动“羌源味到”“娥嫚大舞台”发展,开发非遗、农事体验项目,推动康养产业升级。
2025年5至6月,宕昌全县接待人数305.3万人次,同比增长42.5%,综合旅游花费172494.5万元,同比增长43.8%;“五一”假期官鹅沟景区康养民宿、农家客栈入住率超95%,带动3.3万群众增收。
从官鹅沟的飞瀑流泉到哈达铺的红色印记,从藏寨的篝火到草原的星空,还有“中国爱情谷”里流淌的浪漫情愫,宕昌用清凉气候打底、康养产业赋能、文化内涵点睛,让“避暑”不再是简单的季节游,而是变成了可感知、可参与、可回味的深度体验。这座西部小城的实践证明:把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幸福靠山”。(文/图 刘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