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月8日电(记者 刘惟真 宋瑞)开年不久,一场盛会让海内外会展业精英相聚天津,为这座地处渤海湾畔的美丽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首次落址天津,搭建起沟通新理念、交流新技术、探讨新模式的平台,更促进了当地会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北方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综合体,近两年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格外忙碌。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览二部副总经理宋明春对2024年承办过的大型活动如数家珍。
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是2025年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的首场活动。“2025年已有多个重磅项目在确认排期,公司全员上阵,一项项工作马不停蹄。”宋明春说,今年春节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还将迎来30余个大型展会。
不光是国家会展中心(天津),2010年投入使用、为承接夏季达沃斯论坛而建的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如今也已发展为一座年纳客总量超千万人次的现代化综合性会展中心。负责该中心运营的天津泰达会展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经理刘鹏说,这里每年服务展会约60个,承接了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等活动,赋能中外企业合作。
天津是京津冀“海上门户”和“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区位优势明显,为发展会展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也反哺城市,成为天津集聚资源、拉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洽谈合作、寻求商机的“新窗口”。
2024年9月,202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举办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重点项目53个、总额1288.3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等产业。仪式上,天津泰达集团有限公司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在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刘会福说,集团在天津深耕十余年,将财务共享中心和企业金融研发交付中心等板块落户于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近年集团也与天津持续深化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天津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与扎实的产业基础。借助签约的契机,集团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在实现自身业务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会福说。
在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专做美国海运航线的上海翰顺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销售主管王德志也拓展了企业的“朋友圈”。“展会期间,我们就收到了数十个合作意向。会后,美国海运航线的业务更加繁忙。”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共签约重点项目103个,投资总额约1092亿元;2024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展出车辆近千台,累计吸引70.3万人次现场观展……会展行业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早在2011年,天津就通过实施《天津市促进会展业发展办法》,为会展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随后,天津通过政策引入、场馆建设和国际合作等举措,系统支持城市会展业发展。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世忠介绍,2024年,天津挂牌成立天津市会展工作局、天津市会展业促进中心,健全会展业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颁布实施《天津市促进会展业发展条例》,完善“会展一件事”审批服务渠道,进一步创造了高效便利的办展环境。
为推动“北方会展之都”建设,天津市财政局近日拨付资金2660万元,支持会展业加快发展。“我们将继续与天津市商务局密切配合,研究优化会展支持政策,更好把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消费提升等相结合,引导‘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天津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天津市商务局会展促进处处长施纯介绍,2024年,天津举办展会活动106场,同比增长82%;展览面积2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此外,在津举办的展会题材不断丰富,2024年新引育展会24场,占比22.6%。
据了解,近期天津还将出台新一轮会展支持政策,重点在品牌展会、“首会”“首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聚力吸引更多优质展会项目在津落地举办。
“我们将以提供‘办事效率高、办展成本低、综合保障优’的环境为支撑,主动对接服务,做好一展一策,吸引更多国际大展、国内品牌展、新兴行业展来津办展、在津发展。”陈世忠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