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2025加速“京津研发 武清转化”
2025-02-12 11:25:10来源:今晚报编辑:赵春晓责编:王悦阳

  原标题:开年看开局 245个重点项目年内陆续开建 总投资破2000亿元 2025加速“京津研发 武清转化”

  春节过后,“金蛇起舞·雍抱未来”——京津产业新城暨武清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近日启动,推动全区重点企业项目全面掀起复工复产热潮。在活动主会场,京津产业新城金融商务街区项目现场,机械车辆排列有序,建设工人整装待发。数据统计,2025年,全区共有重点建设项目245个,总投资已突破2000亿元,年度投资突破288亿元。

  建“产学研用金服”融合生态

  据介绍,金融商务街区项目位于京津产业新城科创先导区,由天津优创投投资有限公司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47.4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总投资约2.4亿元,预计202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站在工地高处,望着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群介绍道,金融商务街区建成后,未来将促进科创先导区金融服务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产学研用金服”的融合生态。这里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高地,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汇聚新城。

  相隔不远的诺瑞华精准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也迎来开工,将建成天津医科大学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清分中心、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清分中心,联合开展各领域合作。新的一年,公司总经理李孟赢满怀期待:“我们将推动更多优质科研资源与武清‘新产业之城’相互赋能、协同发力,打造融合发展新典范。”

  此外,在京津产业新城倍科为生物公司内,研发人员正开展实验,投身于这创造奇迹的平台。倍科为以疾病为导向,将提供创新性的生物医学检测方案及服务,建立精细免疫检测、高通量细胞因子、分子生物检测、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四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可年产20套水下作业机器人

  京清汽车产业园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项目、武清开发区艾默生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园台铃智能电动车扩产项目和武清开发区清润博水下作业机器人项目作为此次活动的4个分会场,依次与主会场进行视频连线,所在园区负责人分别作开工准备情况汇报。

  “武清区2025年首批重点项目,开工!”随着一声开工号令,主会场、分会场工程机械鸣笛启动,一批后劲强、前景好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正式启动,项目现场人声喧嚣、建设者干劲儿十足,呈现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

  2025年开年以来,京津产业新城“一核多点”累计落地以中国电信应急通信、中吉智药、森弗智控、浙江斯乾智驾、中煤科工为代表的优质项目86个,另有威高集团、宗申集团摩托云、金山云、航天易龙、低空飞行动力产业园等340个项目,正在紧密洽谈推动中。其中,一季度计划开复工项目78个。优达海科年产20套水下作业机器人项目、中金武清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京津冀大数据基地项目、京津科技谷鸿鸣生态项目、特变电工武清产业园数字化工厂项目等多个市级重点项目在一季度陆续开复工。

  推动“一核多点”深度融入

  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后,武清区相关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京津产业新城倍科为生物、京清汽车产业园延锋座椅、武清开发区特变电工智慧产业园、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园象屿铝业、武清开发区三只松鼠项目一线开展新年惠企服务,征求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助推企业在新一年里实现新跨越。

  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书月表示,“接下来,将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统筹推动‘一核多点’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协作,聚焦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化区域合作、园区合作、平台合作、校地合作,吸引京津冀科创资源,加速构建‘京津研发、武清转化’格局。同时,优化‘一核多点’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围绕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一核多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从而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和人才汇聚新城。”(今晚报记者 张珊珊 图片由京津产业新城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