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数十年来,德国汽车制造商凭借其精工方面的优势在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他们正在输给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是中国已经将高端汽车的定义转变为“电动”、“智能”和“更经济”。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文章以一款广受欢迎的中国纯电车与德国某著名品牌的纯电车进行比较,称两款车在动力和制动方面差不多,但中国产的这款车还集成了人工智能。比如,它可以帮人们停车,并用他们最喜欢的歌曲向司机打招呼。而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售价只是德国纯电车的一半。
文章指出,几十年来一直主导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销量正在萎缩。以某高端品牌为例,该公司上个月的报告称,2024年该品牌的在华交付量下降了28%。尽管这一品牌在全球其他地区的销量都有所增长,但在中国的销量下降幅度足以使它当年的全球交付量下降3%。
文章说,多年来,德国汽车制造商依靠中国市场来弥补其他地区需求疲软的影响,导致他们忽视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愿意采用在中国已成为驾驶特征的技术——配备复杂的软件,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
文章援引德国贝尔吉施格拉德巴赫汽车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布拉策尔的评论指出,德国、美国和日韩等老牌西方制造商大大低估了中国制造商的发展动态。
他认为,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创新能力至少要与他们的成本一样高。但目前看,他们在创新方面已经逐渐落后,因为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同样具有创新精神,甚至创新能力更强。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编译|李琳
签审|苑听雷 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