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天津:以DeepSeek为引擎 打造“智慧教育”新范式
2025-03-03 11:02:09来源:天津日报编辑:赵春晓责编:王悦阳

  原标题:以DeepSeek为引擎 打造“智慧教育”新范式

  2025年年初,国产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横空出世,凭借其强大的推理能力与多场景适配性,震撼全球。新学期伊始,我市多所高校陆续开展有关DeepSeek的实践应用,将其融入教育教学、智慧校园管理等多个方面,为高校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个学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上线DeepSeek系列模型。开学第一天,该校专业课教师刘鹏鑫在讲授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课程时,通过DeepSeek在C++(一种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可构建的智能化教学闭环,其AI(人工智能)模型能自动生成符合语法规范的代码案例,通过注释逐行解析指针、模板等难点,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借助AI快速生成梯度化习题库,自动批改作业并生成学习画像,精准定位群体薄弱环节,通过交互式沙盒环境实现‘编码—调试—优化’的沉浸式学习循环,在有限的课时内显著提升C++教学效率,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言传身教,增强学生AI素养。”刘鹏鑫说。

  在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巍看来,与其他编程软件不同,DeepSeek大模型在帮助学生编程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通过一步一步交互引导,系统‘带’着学生逐步完善思考,并最终完成整套编程。系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出学生的‘弱点’,加强训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有关DeepSeek的实践应用,为师生创设更多适应于职教师资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智能应用场景。”

  新学期,随着DeepSeek大模型这个智能“助教”的陆续上线,我市高校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老师用其辅助备课、总结学情、分析科研数据,学生借助其收集资料、修改作业、提升学习效率。

  在天津商业大学,学校开设了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应用通识选修课程,包含学生在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商业数据分析、办公应用等领域专业知识库建立和使用。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人工智能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高效赋能作用。

  在河北工业大学,学校针对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教学需求,构建深度适配的课程知识库,基于DeepSeek大模型开发了人工智能助教系统(河小学)。该系统以人工智能课程为突破口,把丰富的教材内容和经典例题囊括其中,学生可随时在系统内提问课程知识点,模型会检索知识库并迅速给出答案,提升学习效率。

  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借助于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学术、个性化学习、跨文化实践及创意孵化等核心能力,全体师生通过校园融合门户登录后,可进行文献检索、论文润色、多语言翻译等,结合模拟的多语种对话场景,强化语言应用能力。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生成定制化学习计划与习题解析,并支持学术写作、活动策划、代码开发等多元化场景。

  在与高校专业课程、科研平台深度融合的同时,DeepSeek大模型为高校校园建设和管理“装”上了更加智慧的大脑,助力高校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全场景升级。

  随着学校网络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运维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师生在使用网络和信息化进行办公学习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解答问题和解决故障都会占用大量人力物力。

  这个学期,天津职业大学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依托DeepSeek大模型,不断完善天职智航平台。“接入大模型后,系统会根据学生、教师、管理员等不同用户角色,自动提供个性化的网络和信息化使用指南,同时AI算法会对师生网络和信息化使用故障报修数据进行分析,对网络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和故障秒级定位,执行修复操作,减少人工干预,实现网络信息化使用故障智能维护,运维效率显著提升。”学校网信办高级工程师吕春明说。

  同一时间,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DeepSeek大模型与数据中台办事大厅应用库和学工知识库对接,利用电脑和手机终端解答师生关于学习、生活、校园活动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服务,为师生提供办事大厅各项业务的详细办理流程和指引,帮助大家快速完成各项事务办理。

  从课堂教学到校园管理,DeepSeek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彰显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市教委开展多场有关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交流活动,组织全市高校对DeepSeek在校园的部署和深度场景应用进行研讨。接下来,我们将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试点校培育。随着模型迭代与生态完善,DeepSeek将进一步推动天津教育数字化的加速转型,不仅为师生创造更高效、更智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也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天津智慧与力量。”市教委网信办主任王振刚表示。(天津日报记者 张雯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