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鲁平 田媛媛):中关村论坛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推动全球科技合作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意大利机器人国家能力中心Artes4.0首席科学家、意大利圣安娜高等研究院生物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保罗·达里奥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关村论坛是全球科技创新交流的重要平台。
保罗・达里奥(田媛媛 摄)
保罗・达里奥认为,中关村论坛对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表示,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经过多年积淀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平台。每年这里不仅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还集中展示前沿技术成果。参会者既能与行业精英深度交流,又能在思想碰撞中构建认知网络、激发创新灵感。这种交流模式持续转化为具体的国际合作与倡议,使论坛既成为中国科技实力的重要展示窗口,也为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知识共享注入强劲动力。
谈到中国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新趋势和突出亮点,保罗・达里奥强调,中国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迅速,其中人形机器人技术及其在人工智能融合应用领域拥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他指出,中国不仅高度重视科研投入,着力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更通过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积极开展颠覆性创新探索,为未来前沿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被问及中关村论坛上哪些技术成就最令他印象深刻时,保罗・达里奥特别强调了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他高度评价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在传统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机器人在面部表情识别、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前沿探索。在他看来,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社交互动功能等“人性化”元素的深度整合,这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参加中关村论坛期间,保罗・达里奥通过与中国科研人员及商业代表深度对话后表示,相较于全球普遍通过学术会议与期刊分享科研成果的模式,该论坛展现出三大独特价值:第一,集中展示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化成果;第二,搭建起与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决策层及产业领袖的直通渠道;第三,完整呈现创新技术从理论构想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这种全景式创新生态的展现,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独特观察窗口。
最后,保罗・达里奥强调,中国在科学、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指出,创新理念的持续迭代和技术能力的不断突破,将共同塑造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