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鲁平 田媛媛):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日前在京闭幕,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人士共襄盛会。海外嘉宾们对论坛上精彩绝伦的前沿技术成果展演惊叹不已,并纷纷向论坛主办方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为深化国际合作搭建桥梁,为推动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巴迪尔・阿尔穆沙雷赫(田媛媛 摄)
阿联酋BAGO战略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巴迪尔・阿尔穆沙雷赫表示,中关村论坛通过整合学界与业界资源,构建起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尖端技术研发交流和国际技术标准化建设讨论的关键平台,连接了当前技术与未来趋势。他认为,中国科技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协作尤其具有示范意义,“阿联酋与中国在技术引进需求方面高度契合。我会把此次参会见闻传递给阿联酋企业,期待两国共同把握住新技术发展机遇、开拓投资合作空间。”
阿兹努尔·卡利德(田媛媛 摄)
马来亚大学创新与企业中心主任阿兹努尔·卡利德高度评价中关村论坛的战略价值与组织水平,他表示,自己在会上得以同来自德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代表深度互动,“技术创新发展离不开跨学科知识整合,希望马来西亚的高校也能借鉴这种模式。中国展现出的开放合作态度令人鼓舞,未来我期待能和更多中国同行交流经验,携手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与科研突破。”
方硕(田媛媛 摄)
墨西哥中国中心总裁方硕指出,一年一度的中关村论坛成功召集各国不同领域顶尖人士开展高水平对话,达成的共识性方案具备落地潜力,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赋能增效。“中国在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使我十分惊艳,”他说,“中国不仅突破了基础研究瓶颈,还在同步推进产业化应用。”方硕称,他相信中国将科研、产业、资本及政策支持等要素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科学无国界。全世界应当倾力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发展与人类进步。”
曹欢(田媛媛 摄)
韩国Skaichips公司专务曹欢今年首次参加中关村论坛,他表示被论坛规模与影响力深深震撼。曹欢特别关注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崛起,“我认为,中国丰厚的人才储备与高效的技术转化能力是核心优势。”他呼吁韩国抓住与中国地理位置邻近的优势,深化技术与教育领域合作,借助中关村论坛等平台,重点寻求在北京地区的投资机遇,推动韩国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实现互利共赢,促进韩中科技产业协同发展。
马普勒・恩坎瓦(王鲁平 摄)
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应用技术与创新南非工作组主席、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教育培训署董事马普勒・恩坎瓦赞许称,中关村论坛凝聚智慧,彰显中国创新领导力。她注意到,中国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这些成果也将为世界提供借鉴,南非有望从中受益。“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协作,推动技术标准制定,”马普勒・恩坎瓦表示,从金砖合作视角看,参与中关村论坛让她更加明确全球未来发展技能需求,有助于为南非教育部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