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2025-04-14 08:56:23来源:北方网编辑:赵春晓责编:王悦阳

  原标题:天津又一文化新地标!这个海棠花季,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4月11日,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河北路275号的大行道艺术中心首展迎来开幕。开馆展“绽放”汇集了33位在各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当代艺术家,展出了绘画、雕塑、多媒体影像、互动装置等各种媒介的作品。

  “首展‘绽放’的名称,呼应了天津五大道春天的海棠花节,经过近一年半的筹备后,这朵花终于绽放。未来,我们将向天津市民和来津游客呈现量多质好的艺术展览。”大行道艺术中心创始人、本次展览的出品人李响说道。

  这个春天

  五大道小洋楼里一场与艺术的“约会”

  4月上旬,正值五大道海棠花节,民园广场内外聚集了三两成群的市民和游客。从民园广场面向河北路一侧的出口走出时,许多人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一座小洋楼前贴满了新展开幕的海报。这里就是由小洋楼改建而成的大行道艺术中心,名为“绽放”的开馆首展在此举办。

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从历史悠久的二层洋楼建筑到现代艺术的展示场所,大行道艺术中心经历了为期近一年半的设计、改造、布展,才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卢征远介绍,改造的过程不是一件易事:“既要契合我们的展陈需求,呈现最好的观展效果,又要做到修旧如旧,不破坏洋楼建筑的原有风韵。因此,我们在墙面、灯光、色彩、布局等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最终实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正如卢征远所说,许多观众步入展厅后,会为这里小而精美的布局设计所吸引,继而为这里琳琅满目的展品驻足。开展几日内,各色社交媒体上观众在观展后晒出的照片,也说明了展览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

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观展现场

  卢征远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33位在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中既有经典代表作的亮相,也有特别为艺术中心开馆创作的全新力作,多元碰撞之下,成就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李响表示,艺术中心的存在是历史文化与当代美学的交汇,本次展览中,许多作品通过对传统媒介、材料与文化的当代转译,赋予作品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使其充满人文关怀与生命哲思。

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艺术家陈淑霞的作品《东渐》

  “‘绽放’这一主题巧妙地结合当下的季节、科技的创新、艺术的表达、以及个体生命的叙事,让它们彼此交织,焕发新的意义。每位艺术家的创作各不相同,构成了本次展览整体主题下的个体‘绽放’。”参展艺术家马浚诚在首展开幕现场如是评价道。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20日,当前开放时间为10:00—17:30,周一闭馆。观众可现场购票,也可通过大麦、美团等线上平台购票参观。未来,大行道艺术中心将定期更新展览,供市民和游客参观。

  视觉呈现外

  “能与之互动”的展品丰富着观众参与感

  本次开幕仪式上,多位艺术家、企业家莅临现场。开幕式由卢征远主持,参展艺术家代表邓国源、王少军、刘庆和、马浚诚、张煜东、韩文超等先后致辞,艺术家陈淑霞、蒋焕、谭勋、康蕾、黄可一、万勇、卢英英、山门来吧(艺术组合)等出席。

  艺术家邓国源表示,天津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上受到天津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深厚滋养。本次展览中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为来自不同地区的艺术家提供了对话与交流的机会。

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艺术家范勃的作品《林中路7》

  观众在展厅中能看到,从风景油画《林中路7》到陶瓷画《能量系列》,从雕塑《人面桃花》到多媒体影像《从头再来》,本次展览收纳了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绽放”既彰显了艺术中心如花苞初绽般嵌入城市文化版图,更展现了本次展览所构建的多元艺术生态与多维思想碰撞。

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艺术家缪晓春的作品《从头再来》

  卢征远介绍,作为开馆首展,本次展览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呈现,而是以“未来种子”的姿态,为艺术中心埋下持续生长的行动基因。

  例如,本次展览中的互动装置作品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展示方式,观众的参与成为激发作品的关键,像是为作品注入生命。如艺术家马浚诚的《若花·序章》借用了花的形态和语言,装置会随人的脚步行近时绽放,远离时收合,仿佛身体器官一样自在呼吸,演绎着数字时代的生命节律。

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艺术家马浚诚的作品《若花·序章》

  艺术家们表示,这样的互动过程所带来的身心参与感,让观众从不同层面与艺术产生连接,带来难忘的双向交流体验与更深层次的思考。

天津大行道艺术中心开馆展“绽放”开幕

艺术家王少军体验互动装置

  老洋房改造的艺术容器——李响表示,这样的大行道艺术中心,不仅将成为艺术爱好者的灵感源、城市漫游者的歇脚处、邻里社区的会客厅,还将通过资源重组与情感链接,在地文脉与当代转译,内容生产与传播宣传,成为激活天津这座城市传统文化基因的动能。

  李响表示,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天然的文化优势、政策活动的协同支持,大行道艺术中心的开馆不仅为这片历史街区注入了当代艺术的活力,更为天津这座城市增添了绚丽的人文色彩。

  “未来,大行道艺术中心将秉承‘道始于行,行以正道’的核心理念,以先锋姿态扎根于传统与创新的交汇处,努力书写天津当代文化的新篇章。”李响说。(记者 侯沐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