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洲版《政治报》网站近日报道,本月早些时候,欧盟制定了一项新规,禁止AI助理参加欧盟会议,并在欧盟数字政策办公室举行的网络会议上首次实施了这一规定。
在会议开始前播放的一张会议礼仪幻灯片上写道:“此次会议禁止使用‘AI助理’。”
欧洲版《政治报》网站报道截图
所谓“AI助理”,是可以自主处理多项任务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的程序,它们在工作环境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其可以在参加线上会议时自主记录会议笔记。
欧盟委员会在今年3月底发布的一份关于虚拟世界的文件中提到了这项技术:“‘AI助理’是设计用来感知虚拟环境并与之互动的软件应用程序”,其可以进行“自主操作”,但工作内容是预先设定的。
当前,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都在试验自己的“AI助理”应用程序。
今年1月,OpenAI推出了全新“AI助理”产品Operator,其可以在一个单独的网络浏览器中执行多项任务;法国人工智能公司Mistral也提供了一个构建“AI助理”的平台。
“技术危机”网报道截图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法律法规对这项技术有具体规定。但在欧盟范围内,为“AI助理”提供动力的人工智能模型必须遵守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
欧盟制定的《人工智能法案》去年8月1日正式生效。该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标志着欧盟在规范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该法案规定,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明确告知用户他们在与机器互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必须确保合成的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像内容能够被检测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此外,该法案规定,禁止使用被认为对用户基本权利构成明显威胁的人工智能系统。
今年2月,欧盟又出台了有关《人工智能法案》的指南,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的“禁区”:例如,禁止人工智能系统使用超越人类意识的潜意识技术、故意操纵或欺骗的技术;禁止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无目标抓取互联网或闭路电视录像中的面部图像来创建或扩展人脸识别数据库等。
欧盟委员会官网截图
据报道,目前欧盟的立场表明,虽然人工智能工具可能对许多工作任务有用,但将其纳入官方机构工作流程仍然存在争议。
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编译丨林维
签审丨康炘冬 邹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