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不枯燥,其实很有聊——
美国政府的这场关税讹诈大戏,时间越久对其国内造成的伤害就越大。今天我们来聊聊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美国政府又上演了怎样一出破绽百出的独角戏。
美政府承压 给进口汽车零部件“补偿”
美国政府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4月3日已正式生效,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措施也计划于5月3日生效。
然而,当地时间4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在美国组装汽车的汽车生产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用于抵消美国组装的汽车零部件的部分关税,补偿金额最高可达汽车零售价格的3.75%,这一补偿上限在第二年将降至汽车零售价格的2.5%。
为何自己宣布要加关税,一转脸又宣布要提供补偿呢?多家美国媒体分析,汽车行业因关税政策冲击而反对声高涨,美国政府面对内部压力不得不进行修补。
CNBC网站4月29日相关报道截图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4月29日报道,汽车行业正在努力应对美政府监管不确定性和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4月21日,代表美国汽车产业的六个大型组织,一反常态地联合起来致信美国政府,反对即将实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
这些组织表示,即将征收的关税可能危及美国的汽车生产,许多汽车供应商已经陷入困境,无法承受额外的成本上涨,这将导致更广泛的行业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政府放宽了汽车零部件的关税政策。
美政府威胁 车企不在美国建厂仍要遭“屠杀”
针对这次汽车零部件的“补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4月29日报道,这是美国政府迅速变化的关税政策之中最新一次突然转变。
CNN网站4月29日相关报道截图
报道称,特朗普在密歇根州举行的纪念其第二任期满100天的集会上表示,这笔补偿将有助于让美国汽车公司“稍微休息一下”,让汽车制造商有更多时间将制造能力带回美国。“我想让他们在这里生产零件”。
但特朗普同时称,“我们给了他们一点时间,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之后我们就会‘屠杀’他们”。
明明是承受不住压力,却表现得像自己法外施恩。这种阴晴不定的政策之下,汽车制造商在美国能有稳定发展的未来吗?
汽车供应链遍布全球 靠关税刺激“美国制造”不现实
美国制造业衰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人才、技术、营商环境等等自身问题都未解决、甚至还在恶化的背景下,靠高额关税加上两年“补偿”,就想重塑数十年建立的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美国政府未免过于自大了。
《今日美国报》网站4月29日发布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特朗普总统宣布对进口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因为他希望汽车尽可能是在美国制造的。理想情况下,这将为美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多的税收。但问题是,成功的汽车制造商们早已建立起了全球供应链和贸易关系,美国的关税可能会扰乱这一切。
《今日美国报》网站4月29日相关报道截图
美联社4月30日的报道也指出,关税对汽车供应链造成压力,这是一个跨越全球的复杂网络。许多汽车零部件在组装成整车之前要多次穿越北美边境,汽车制造商还依赖着世界各地的供应商提供数以千计的零部件。
报道还援引分析师的话称,对汽车制造业来说,生产方式的改变至少需要几个月,通常需要几年,耗费的资金则在数亿到数十亿美元。
美联社网站4月30日相关报道截图
关税之下全面涨价 美国造车谁还买
美联社的报道还提到一个问题,大多数经济学家表示,美国政府的关税最终可能打击大多数进口,这将提高美国国内价格,减缓经济增长,损害汽车销售。
简单来说,即便是照着美国政府吹嘘的,关税压力让一些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可面对商品全面涨价,钱包日渐干涸,美国消费者谁还会去买那么多美国生产的更贵的汽车呢?
《今日美国报》网站的评论文章也称,美国政府的想法是让尽可能多的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制造。这在不伤害消费者的情况下是否可行还有待观察。
美国政府的“补偿与豁免” 暴露的是其虚弱和无奈
美国政府妄想用汽车关税、钢铝关税、“对等关税”等等建起一道吓唬全世界的墙,可围住的首先是自己。
在美国各行各业快窒息之时,美国政府慌忙在关税墙上掏一个个“洞”喘口气,并美其名曰“暂缓”“豁免”。而这最新的“洞”,就是进口汽车零部件的“补偿”。
但是,无论美国政府对外说得有多硬气,威胁得有多严厉,这些“豁免”也好、“补偿”也罢,最终证明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根本承受不住其混乱关税的冲击。
关税战没有赢家。美国政府乱挥关税大棒,打得自己头破血流,此时不停止挥舞,反而只给流血的地方贴个创可贴,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除了暴露自己的无奈之外,最终将把美国经济拖向更加虚弱的未来。
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记者丨王昆鹏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