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白话拆解|“好莱坞大片”成了“美国安全威胁”?
2025-05-06 16:33:51来源:环球资讯广播编辑:王雨晴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4日说,美国电影业“正在衰亡”,好莱坞因此“遭受重创”,这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

  他授权美国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启动程序,对所有进入美国、在外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希望“再次拥有美国制作的电影”。

  业内人士怎么看,一起来拆一拆。

  英国影评人阿尚提·欧米克隆:

  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影生产早已全球化。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如此庞大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赚取了巨额利润。全球票房收入巨大,而很多赚取这些收入的电影其实是好莱坞出品的。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影行业来说,如果这些电影被征收100%关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主要是这些大型好莱坞制作像《碟中谍》和漫威系列等等,它们是在全球不同地区制作的,这是这些电影的吸引力所在,也是他们受到全球观众喜爱的原因。

  (关税)这肯定会影响这些电影的制作方式。它会影响预算,也会影响制作这些电影能吸引的人才类型。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电视剧,因为他目前只提到了电影,但电视剧不仅在洛杉矶好莱坞中心制作,也在全球各地制作。所以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

01

白话拆解

  好莱坞“躺枪”美国政府关税政策。

  电影和电视剧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行业之一。而与苹果、特斯拉这样的美国跨国企业巨头一样,利用海外税收优惠和资源成本优势进行“全球制作”,是美国电影成功的“吸金术”。《阿凡达》《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在新西兰取景拍摄和后期制作,《加勒比海盗》《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等系列的拍摄和制作更覆盖中国、英国、日本、阿联酋、多米尼加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测算显示,在美国拍一部电影,在没有税收优惠的情况下,成本比海外拍摄要高出30%到40%。假如要求这些好莱坞“创收大户”放弃在海外拍摄、制作,“肉眼可见”的后果,将是制作成本的上升和制作数量的下降,进而让美国和全球观众可看的电影更少,想看的电影更贵。

  美国影视行业从业者史蒂文·沃尔夫·佩雷拉:

  我们在美国各行业看到保护主义的兴起。试图让所有产品在美国制造这一想法在理论上听起来不错,但在实践中,在一个已经实现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当中,要把“精灵”放回瓶子里是很难的事情。把在国外制作的电影视作“国家安全威胁”是荒谬的,这显然只是个幌子。

  当前,全球很多地方都通过激励措施发展(电影制作行业),比如新西兰、西班牙、墨西哥,以及亚洲多地。我们(应该讨论)如何真正减少监管,如何真正激励人们来美国制作电影。我认为放松管制是一种更积极的经济政策,而不是试图以对外征收关税的方式迫使电影制作业务来美国,因为这里现在的成本太高了。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应当通过激励措施吸引人们来美国,让他们有主动来的意愿,而不是强迫他们来。

02

白话拆解

  挽救美国电影业不能靠“排外”。

  近年来,好莱坞少有的“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产品大多基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例如《功夫熊猫》系列电影通过巧妙融合中国文化与好莱坞动画技术,成功吸引了全球观众,成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动画IP之一。这部成功作品的制作团队成员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英国、墨西哥、菲律宾、日本、瑞典、比利时和以色列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方团队在美术开发、剧本创作、电影配音和角色特效等方面都有大量参与。

  好莱坞的成功历来依赖于全球合作与多元文化融合,动用“关税棍棒”强迫电影业“回流美国”,不仅会增加制作成本,还会限制创意资源的流动,将进一步损害美国电影业的全球竞争力。

  编辑|陈濛 汪一鸣

  签审|关娟娟

标签: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