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于5月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正值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之际,吸引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多家外媒发文积极评价中拉合作成果,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中国的友谊历久弥坚,双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拉合作使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受益颇丰。
跨越山海 中拉关系再上新台阶
阿根廷《第十二页报》发文指出,中国—拉共体论坛十年来结出累累硕果。对中国而言,地理距离不是障碍,中拉始终平等互信,铸就了团结协作、友好互助的深厚情谊,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中国正致力于继续深化这条南南合作共赢之路。
秘鲁安第斯通讯社报道援引秘鲁外长斯基亚莱尔的观点表示,中国—拉共体论坛通过基于相互尊重、务实和联合行动的协调机制,有力推动了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他强调,秘鲁与中国的关系“历史悠久、坚定牢固并且充满活力”,此外,他还称赞由中企承建的钱凯港项目正发展成为南太平洋沿岸具有战略意义的物流、工业与科技枢纽,为区域发展提供新动力。
古巴拉美社报道称,委内瑞拉外长伊万·希尔高度赞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伊万·希尔强调:“这次重要会议为中国与拉共体国家制定雄心勃勃的合作计划奠定了基础。”他认为,习近平主席宣布启动的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标志着中国与拉共体迈向更紧密、更高效合作的关键一步。
携手共进 中拉务实合作造福世界
圣基茨和尼维斯《观察者》周刊发表文章称,中国始终积极深化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合作,通过提供投资、协助项目建设、捐赠医疗物资等方式展开多领域协作。同时,中拉贸易额不断增长,中国现已成为巴西和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在该地区矿产、农业、能源和技术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加勒比国家也从中获益颇丰。文章举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援助的港口、道路、互联网电缆和太阳能项目已在巴巴多斯、多米尼克、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落地。中拉论坛的蓬勃发展折射出中国始终秉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合作原则,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资源。对加勒比国家而言,本次会议提供了拓展融资渠道、践行自主外交的机遇,这些国家期待中国能在应对气候危机以及推动互联网和科技发展等领域提供关键支持。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网站发文指出,秘鲁、哥斯达黎加、智利、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先后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在贸易投资领域,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双边贸易额2024年超过5184亿美元,是本世纪初的40多倍。与此同时,中国在电信、金融科技、绿色能源等创新产业方面积极对该地区进行投资。以巴西为例,多年来,中国始终稳居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而中巴关系的深化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格局变迁的一个缩影——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21世纪选择坚定地转向中国,展现出与这个亚洲巨人更深入接触的决心。
市场调研机构IndexBox指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贸易额去年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中拉贸易额显著增长反映出双边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根据IndexBox平台数据,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农产品等多元化商品贸易共同推动了中拉双边经贸关系的蓬勃发展。中国—拉共体论坛作为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增进相互理解,深化经济协作。随着中国持续加强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联系,双方都将从不断拓展的贸易与投资机遇中获益,为构建更加紧密互联的全球经济格局筑牢基石。(宫梦薇 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