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天津津南区2025年再建7个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
2025-06-04 10:07:39来源:天津日报编辑:赵春晓责编:王悦阳

  原标题:津南区今年再建7个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 从“卖稻谷”到“卖品牌”“卖体验”(图)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p3_b

津南小站稻会馆核心种植区内600余亩“金稻939”“津源U99”等品种水稻长势喜人。 记者 潘立峰 摄

  日前,津南区小站稻插秧工作基本完成。漫步小站镇会馆村高标准农田,微风掠过,嫩绿的秧苗轻轻摇曳,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卷徐徐铺展。

  “目前村里小站稻种植面积达620亩,年产稻米约25万公斤。”小站镇会馆村党总支书记郑加林介绍,过去5年,乘着小站稻振兴的东风,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年收入从180万元跃升至380万元。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产业升级。”郑加林说,村里打造了小站稻会馆核心种植区,修建栈道、观景台,设置音乐喷泉与夜景灯光,还推出稻田蟹垂钓、观光小火车、稻耕研学等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稻作文化。2024年,国际水稻研究院落户会馆村,种植16个品种试验田,如今小站稻展示馆、体验馆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科技赋能让小站稻发展提质增效,也为品牌塑造和体验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小站镇镇长任绍坤介绍,目前全镇小站稻产业相关经营主体达118家,通过推动小站稻“接二连三”发展,开发胚芽米、米糕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同时,串联资源要素,打造迎新村等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推出5条特色旅游线路,今年已接待游客92万人次,农文商旅综合收入达1324.3万元。

  近年来,津南区立足小站稻资源优势,在 “源”“魂”“种”上深耕细作,围绕小站稻“种(子)、种(植)、管(理)、收(割)、运(输)、储(存)、加(工)、销(售)、消(费)”九要素,全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数据见证着津南区小站稻的振兴之路:2018年积极恢复种植,面积从2015年不足万亩增至3.2万亩,2024年达5.8万亩。截至2024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5.02万亩,占耕地保有量47.58%,今年还将推进722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为小站稻发源地,津南区全力推进国家级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津南区副区长郑建立说,2023至2024年,全区共有11家项目单位申报了12个小站稻产业集群项目。2025年将建设7个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购置大米生产线设备、小站稻全自动分装码垛一体化设备、存储库提升改造等,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小站稻产业链的整体质效,让小站稻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从一粒良种到万亩良田,从单一种植到农文旅融合,津南区小站稻完成了从“卖稻谷”的原始耕作,到“卖品牌”的品质升级,再到“卖体验”的价值升华,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记者 徐丽 记者 潘立峰 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