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7月10日-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中外嘉宾,围绕“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多位外国嘉宾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文明间应当彼此尊重、交流互鉴。
“2019年我们的王储穆罕默德访问中国的时候,将中文纳入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说明两国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所以我就开始选中文专业。”
与会嘉宾、沙特青年艾哈迈德·苏莱曼·阿尔海法尼告诉记者,学习中文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语言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艾哈迈德·苏莱曼·阿尔海法尼
阿尔海法尼:“我觉得可以促进两国的年轻人学习彼此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如果两国的年轻人能直接对话,会更容易把两国的文化历史互相传播。”
保加利亚前副议长、国民议会教育和科学委员会主席安德雷伊·乔尔巴诺夫则认为,进行文明对话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人们加强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
安德雷伊·乔尔巴诺夫
乔尔巴诺夫:“文化交流也是打开人们心门的最简单的方法。所以我们应当从文化交流做起。当然,进行科技领域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保加利亚科学家们参加了不少中国发起的科技项目,这也非常有帮助。”
埃及外交部前副部长助理马吉德·雷法特·阿布马格德认为,没有哪种文明高人一等,文明之间贵在交流互鉴。
马吉德·雷法特·阿布马格德
阿布马格德:“一件夹克适合所有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没有谁能真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文明感到自豪。应当为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自己的文明以及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感到自豪。”
国际戏剧协会执委会成员、津巴布韦青年导演洛伊德也认为,不同文明应当相互尊重、包容共存。
洛伊德
洛伊德:“用飞机来打个比方:我们来自不同的文明,拥有不同的视角,无论贫富,现在我们在同一架航班上,希望抵达我们共同的目的地。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彼此的文化,尊重彼此的价值。没有谁比其他人更优越,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同文明可以因共同的和平而共存。”
记者丨朱宛玲
签审丨李琳
监制丨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