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迈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关键转型期,中国与德国的创新合作正不断走深走实,而且中国正日益被视为创新中心。当地时间7月10日,在德国腓特烈港举办的德国汽车行业技术日活动上,来自中国与德国的整车制造商与技术供应商展示了前沿技术与联合成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德国汽车行业技术日聚焦底盘技术
近年来,德国采埃孚集团正以“底盘2.0”战略为核心,加速布局电驱、自动驾驶和软件集成等新兴领域。其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联合研发的前沿技术此次集中亮相,展现了中德合作在底盘系统智能升级方面的深度融合。采埃孚集团董事、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彼得・霍得曼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近年来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领先进展,正在推动全球技术格局的变化:“我们在德国的街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这足以说明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德国市场的成功。在自动驾驶功能方面,中国已经与所有(全球)主要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并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我相信,许多西方汽车制造商都在密切关注如何将中国已有的成熟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车型上。我们已经这么做了。我们把中国视为业务‘健身房’。因为我们如今很多技术都是在中国开发的,并且首先在中国市场推出,之后才推广到西方市场。我们受益于中国员工的灵活性、在那里积累的专业知识,以及‘中国速度’对我们产品的推动。我们也计划在未来几年进一步扩大这一合作。”
线控产品组合
在中方车企看来,技术合作不仅是技术融合的过程,也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创新实力的契机。蔚来汽车欧洲副总裁张晖告诉记者:“这次参加德国汽车行业技术日,我们希望能够就智能底盘、线控转向等前沿技术,与行业同行深入交流,增进理解与合作,同时也展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创新技术。我们带来了蔚来自主研发的SkyRide智能底盘系统及与采埃孚深度融合的线控转向解决方案。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中欧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协同与产业交流。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开放合作、持续创新,智能出行的未来才能真正造福全球用户。”
德国知名汽车专业媒体《AI汽车制造业》主编克劳斯-彼得·科特指出,中德企业在底盘领域的联合展示,不仅突破了传统主机厂对外保守的合作模式,也体现出一种更为开放的产业态度:“这当然是件好事,而且其实并不常见。因为德国的一些老牌厂商通常不太愿意让人知道某项新技术是由哪家供应商提供的。我认为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对蔚来是如此,对采埃孚也是如此。双方都愿意公开谈论合作内容,从记者角度看,我们也很欢迎这种情况,特别是当相关车型都能现场试驾体验,这非常棒。中国正日益被视为创新中心,很多制造商和供应商都选择先在中国进行市场首发,作为新技术开发的试验田,然后再推广到世界。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电池技术、半导体和互联互通这些领域,中国显然处于全球前列。”
此次德国汽车行业技术日活动不仅呈现了中国与德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协同上的实践成果,也反映了汽车产业全球化协作日益加深的趋势。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开放、互信与共享,正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持续演进的关键动力。
(记者阮佳闻 德国腓特烈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