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专稿:7月15日,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国民经济各领域运行稳中向好。另据海关总署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1.79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9%。在国际局势持续紧张,美国关税政策搅乱全球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交出的亮眼成绩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赢得广泛赞誉。多家外媒报道指出,中国以灵活策略应对外部环境动荡,逆势增长凸显经济韧性,也为全球市场稳定注入信心。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称,在一个渐趋支离破碎的世界里,中国通过多元举措保持了贸易平衡,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这个数字对于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中国来说,乍一看可能不算高,但将其置于当下充斥着关税威胁与“脱钩断链”论调、地缘政治极度缺乏信任的世界背景下,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这样一种艰难处境下,中国出口商采取了富有优势的策略:快速行动、拓展多元路线,并深化具有缓冲作用的伙伴关系。与此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这印证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世界始终需要中国商品。
报道指出,中国在充分展现其经济韧性的同时,正应对一个比自冷战结束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的世界。昔日的确定性,如不可逆转的全球化、商品与资本畅通无阻的流动等,已不再如从前般适用,而是被受限的供应链、近岸外包的尝试,以及利用关税政策谋取政治利益的现象所取代。
报道赞许称,虽然面临重重挑战,然而中国企业和商家却没有浪费时间沉溺于过去,“在深圳的仓库和青岛的港口,他们关注的只有下一个订单、下一条路线、下一个变通方案。”正是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让中国在三十余年里持续不断地融入全球经济。如今,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灵活应变的智慧和能力支撑着中国经济继续破浪前行。从欧洲的电子产品到新一代电池所需的稀有矿物,连接全球供应链的原点仍在中国工厂。
尼日利亚科技商业网站Tekedia发文指出,尽管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但中国出口引擎正展现出新的增长动力,关键原因之一便在于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加大了对新兴市场和区域市场的出口,这一多元化举措凸显了中国不断提升对美国政策变化影响免疫力的长期目标。目前,中国发出的信号很明确:国际环境或许动荡不安,但中国正在适应,并决心开辟一条更具韧性的前进道路。而中国上半年经济表现高于预期恰恰表明了自身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弥散环境下仍具备极强韧性。
美国商业新闻网站Quartz刊文称,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正严重扰乱全球贸易流动,然而中国出口依旧蓬勃发展,这揭示了一种可能性:美国的打压可能正在助推中国的发展。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在内的一系列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的举措,反而可能激励各国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增加而非削减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景顺(Invesco)最新调查显示,近60%的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未来五年增持中国资产,理由是中国在先进科技与清洁能源领域实力雄厚且全面领先,这表明资本正涌向而非撤离中国。文章认为,中国最新经济数据已然说明,美方意图孤立并削弱中国的举措或许适得其反。
此外,美国彭博社、《华尔街日报》、英国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后,全球股票与期货市场均有上涨,亚洲市场乐观情绪尤为显著,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表现满足或超过预期。(宫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