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天津    |    直播·视频     |     热点专题    |     数字天津 
50℃的铁轨上,“减速哥”们“踩蘑菇”
2025-07-18 09:21:08来源:天津日报编辑:袁艺航责编:王悦阳

  原标题:50℃的铁轨上,“减速哥”们“踩蘑菇”—— 探访南仓站减速顶维修工的工作日常

50℃的铁轨上,“减速哥”们“踩蘑菇”_fororder_p1_b

50℃的铁轨上,“减速哥”们“踩蘑菇”_fororder_p2_b

50℃的铁轨上,“减速哥”们“踩蘑菇”_fororder_p3_b

  在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之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仓站编组场的铁轨旁,藏着一片别样的“蘑菇田”:5757个形似“蘑菇”的金属部件整齐排列,它们是在车站列车重新编组过程中利用液压原理有效控制车辆溜放速度的专业设备——减速顶。

  昨天,高温再次降临津城,大清早,太阳刚露头就带着股灼劲儿。7:30,当记者来到南仓站时,这里的设备检修车间减速顶维修工李菘和工友们正背着鼓鼓囊囊的工具包,踩着已被晒得发热的铁轨,往向车站上行编组场18道进发,他们要去“蘑菇田”里“踩蘑菇”,也就是完成对减速顶的巡查检修作业。

  工具包里的游标卡尺、扭力扳手、钳子、角磨机等工具“叮当”作响,同车站里火车鸣笛声混在一块,这是被称为“减速哥”的他们,新一天“踩蘑菇”的开场曲。

  每人每天踩300多下

  守好“蘑菇”就是守好安全

  南仓站是中国铁路的重要编组节点之一,每年,超过2万列列车在这里办理解编、中转,奔赴全国各地。对于提高作业效率和解编能力,减速顶的功劳可不小。阳光下,银色的金属疙瘩顺着铁轨排得整整齐齐,圆溜溜的顶部露出铁轨面,活像刚冒头的蘑菇。

  左腿踩在轨枕上,右腿往铁轨边一伸,李菘抬脚对着“蘑菇顶”就踩了下去。“咔嗒”一声脆响,“蘑菇”迅速往下缩,又迅速弹回来。

  “你看,这就是状态正常的减速顶,要是踩下去没声或回弹慢,那可能就是有问题了。”李菘边踩着“蘑菇”边给记者讲解,“每当列车车轮经过时,内部充有氮气的减速顶会被挤压,这些‘蘑菇’就会给车轮一个反向阻力,让车辆速度逐渐降低。踩踏的动作就是模拟车轮对铁轨的载荷,对减速顶进行‘体检’。别看减速顶个头小,成组排列的它们却能让上百吨的车辆减速。”

  “咱们现在做的‘踩蘑菇’,是对减速顶巡查检修中的‘踩顶实验’。每个减速顶至少要有一次像刚才那样的‘快踩’,来检验它制动功能是否正常;再一次‘慢踩’,测试内部油气压力是否正常。此外,还要注意踩踏中,减速顶顶帽与钢轨是否有摩擦。”李菘笑着说,“别看就是个简单动作,也有很高的体力和技术要求,每踩一下都得用上差不多80公斤的劲儿。”

  记者也在李菘的指导下试着和他们一起“踩蘑菇”,一脚踩下去“蘑菇”才往下缩了一半,踩了四五个后,膝盖已微微发酸。再看“减速哥”们,一脚一个,已走出去好几米远。

  南仓站设备检修车间主任梁辉告诉记者:“减速顶巡查检修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的减速顶维修工每人每天平均要踩300多个‘蘑菇’,每个‘蘑菇’至少要踩2到3下,一天踩个600到700下不在话下,加上巡检中还要经常弯腰或蹲下来检查、换件,长年累月对大伙儿的耐力和体力都是巨大考验。”

  “刚干这行时,每天下班回去腿都会酸疼,检修量大的时候,夜里睡觉腿还会抽筋。”李菘说,如今,已经46岁的他已是班组里最年轻的“减速哥”。“我们班组平均年龄54岁。大家对每一个减速顶的巡查检修都格外用心,因为我们深知‘踩蘑菇’踩的是责任,守的是安全,这一脚踩不实,车辆溜放时就可能出岔子。”

  轨道温度超50℃

  踩完“蘑菇”还要修“蘑菇”

  在南仓站,对减速顶的巡查检修作业,不仅有“踩蘑菇”,还有日常巡查以及修“蘑菇”。

  “班长,这个减速顶油气压力不足,需要更换油缸。”发现了一个“问题”减速顶,减速顶维修工张宪新边向李菘报告边从取出专用扳手、备用油缸,麻利地完成了油缸更换。

  “这个减速顶失去了弹力,估计是电控阀失灵。”没过一会儿,张宪新又发现了问题。李菘赶忙过来,拿出鹰嘴钳子、电动扳手和提前准备好的电控阀,两人有条不紊地为减速顶做起了“外科手术”。大约10分钟后,故障消除,张宪新和李菘已是汗流浃背,额头上的汗珠顺着他们的脸颊滑下,一颗颗砸在铁轨上。

  此时,9点刚过,记者放置在铁轨上的温度计显示温度已超过50℃。

“我们在巡检中,除了‘踩蘑菇’,还要仔细观察每个减速顶的外观、顶帽与壳体连接情况、是否有油液渗漏等等。能现场维修的现场就干,需要更换的现场更换,再把有问题的减速顶带回车间维修。”梁辉说,“别看减速顶个头小,但光是其中的油缸内部就有支撑环、活塞杆、密封盖、内弯弹簧等20多个零件。为减速顶充氮气的时候,压力更是得拿捏精准,否则,劲儿太大会硌坏车轮,劲儿小了阻力不够。”

  室外作业结束后,“减速哥”们还会把“坏蘑菇”带到维修间。在这里,多名减速顶维修工将分工明确地为减速顶拆解零件,进行清洗、充气和维修,保障这些“蘑菇”能够“健康”地顺利“返岗”。

  防暑降温做到位

  未来“踩蘑菇”有望机械替代人工

  当时针指向10:00,当天的减速顶巡查检修顺利结束。

  虽然天气越来越热,但南仓站的防暑措施一点也不含糊。站里提前为每位一线作业职工发放了帽子和冰袖,还准备好了矿泉水、绿豆汤、藿香正气水和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物资和应急物品。“我们尽量利用列车开行的‘天窗点’,把作业时间安排在早上7:00到10:00之间,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全力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大伙工作起来积极性也更高。”

  更让“减速哥”们高兴的是,车间正在搞“技术革新”,尝试研发“自动踩蘑菇机”,好让机械能代替人工。去年,他们试着改装废旧电动车,为其加上压力传感器和往复机械结构等装置,来模拟人工踩踏的动作,目前,这项实验还在推进探索之中。

  不过,“减速哥”们对此很是期待:“这要是成了,往后咱们就再不担心三伏天和三九天了。”

  “科技是生产力,但人始终是主角。”梁辉说,“我们希望做到的是用科技让一线职工干得更轻松、更安全。如果有一天真能实现用机械替代人工,这些老职工都可以参与到减速顶的故障维修、应急处理等工作中,用他们积攒多年一线经验的继续发光发热。”

  采访结束时,记者来到编组站外,不远处,一列列即将重新编组的车辆滑过驼峰溜放而来,经过一排排刚刚完成巡检的“蘑菇”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进而缓缓停下。阳光下,“减速哥”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与铁轨、减速顶一块儿,成为烈日下铁路线上一道别样的风景。(记者 万红 摄影 张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