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2日,以色列媒体《耶路撒冷邮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目前以方与哈马斯的潜在协议可能包括,以色列政府同意以军撤至与今年1月停火协议达成后撤离的几乎相同位置,也就是以军从加沙城、汗尤尼斯、拉法以及加沙中部等区域撤出,退至以色列与加沙边境周围约1000米的“安全区”。
当天,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也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的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相关方目前正在重点讨论以军在加沙南部“费城走廊”和“莫拉格走廊”等地区的部署规模以及驻军位置。由于以方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了灵活性,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名消息人士透露,相关方有望达成协议。
《耶路撒冷邮报》7月22日相关报道截图。
那么,加沙停火谈判这次是否真的能达成协议?目前巴以双方在停火背后各自有哪些需求?
短期均有停火需求 真正停火依然不容乐观
从以色列与哈马斯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的需求来看,目前以色列军队特别是地面部队面临着在加沙长期作战的疲态,而且兵员短缺,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零星的袭击仍在造成以军士兵的伤亡。此外,由于加沙人道危机日益严峻,以色列政府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社会和其国内停战呼声的压力。因此,以方有在一定时间内停火并交换被扣押人员的需要。
在哈马斯方面,由于以军不断扩大对加沙地带的占领挤压其生存空间,并持续阻碍人道物资进入与分发,导致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陷入更深的危机。哈马斯也需要缓解生存压力,为加沙民众争取更多的人道援助物资。所以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短期内停火的需要。
但是,这种停火协议,即便是如以色列媒体报道,取得了“重大进展”而能够达成,恐怕能够解决的也还是交换被扣押人员、允许一定人道物资进入、以方撤离加沙部分地区,这样一种短期的阶段性的协议。一旦涉及到以军全部撤出、加沙永久停火等真正的停火,恐怕依然不容乐观。
加沙地带(资料图)
究竟哪些因素导致加沙地带难以实现真正停火?如何看待以色列媒体所报道的以军部分撤离加沙地带?
在以色列方面至少有三个因素在制约着长期停火的实现
第一,内政方面。内塔尼亚胡政府如今面临着执政联盟崩溃的危机,因为扩大兵源而取消极端正统派犹太神学院学生征兵豁免的问题,以色列的极右翼宗教政党圣经犹太教联盟党和沙斯党 本月先后宣布退出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以此施压。在这种时刻,内塔尼亚胡一方面要想办法安抚上述两党,另一方面也将更加受到执政联盟中主张坚决对哈马斯用兵、永久占领加沙地带的极右翼势力,例如国家安全部部长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等人的影响。在22日的以色列议会特别会议上,斯莫特里赫就明确表示“将使加沙成为以色列永久领土”。另外,有以色列媒体报道,上述两位极右翼部长要求内塔尼亚胡明确承诺,即便是协议达成,那么第一阶段结束后要立即恢复加沙军事行动,正如今年3月重启加沙战事一样。
再加上,内塔尼亚胡本人面临着以色列检方对其受贿、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3项起诉,多方分析都认为,他仍将极力维持执政联盟以及对外军事行动,为自己在内部减压。
《以色列时报》网站23日报道,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希望本周前往多哈以促成加沙停火和释放被扣押人员协议。
第二, 外交方面。虽然当前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主流都在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造成的人道灾难,呼吁停火,但由于美国近乎无底线的支持,实际上迟迟无法对以色列形成真正的国际制裁。因此,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和援助封锁可谓有恃无恐。而美方当前的外交斡旋,促成停火协议也是重点放在了释放被扣押人员和人道援助上。因此,以方后续不会放弃通过军事手段达成其彻底消灭哈马斯,甚至永久占据加沙地带的构想。
更何况,目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有所谓“清空加沙”的表态,这对以色列而言是送上门的“外交助力”。
第三, 军事方面。目前媒体报道的无论是以军调整在加沙南部“费城走廊”和“莫拉格走廊”等地区的部署规模以及驻军位置,还是退至以色列与加沙边境周围约1000米的“安全区”,对于以色列而言,都是进退可变的。所有的部署或撤退,在达成阶段性停火交换完被扣押人员之后,都可能以一个很小的借口随时恢复,进一步推进军事行动。这也与上述以色列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因素相辅相成。
因此,综合来看,本次停火协议即便达成,加沙地带未来真正的停火与和平也难言乐观。
素材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新闻眼》
编辑 王昆鹏
审核 贾延宁 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