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1日,日本参议院选举计票工作落下帷幕。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在参众两院都已沦为“少数派”。
而与此同时,日本民粹保守政党参政党异军突起。这个在2022年参议院选举中仅获得1个议席、首次进入国会的政党,在去年众议院选举中也只获得3个议席。但此次参议院选举,参政党一举拿下14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分析认为,日本参政党的崛起与欧洲极右翼政党存在反建制的共性,既是日本国内社会矛盾与民粹思潮蔓延的产物,又因历史修正主义与民族主义诉求而具有本土独特性。
参政党的崛起反映出日本民众对于本国传统政治、传统政党的不满。例如,自民党长期执政却未能有效解决现在日本社会面临的少子老龄化、物价上涨、收入差距扩大等民生问题。日本民众对于政治僵化、利益固化的不满情绪在不断积累。
参政党以反建制的态势崛起,主打“日本人优先”、“反对外国人特权”的口号,精准捕捉到了选民对于传统政党的失望情绪。参政党还善用社交媒体传播非常直观易懂的政策主张,将经济困境、社会问题归咎于外国人涌入,制造敌我对立强化身份认同,吸引到部分对现状不满的年轻选民和边缘群体。
从日本政治生态来看,近年来日本政坛格局呈现碎片化,立宪民主党这些在野党没能有效形成对自民党的替代力量,中间派选民也缺乏明确的政治代表,于是参政党试图填补这一真空,以非传统政党的形象吸引游离选民。尤其是参政党主张的打破旧秩序的宣传与部分年轻人对于阶层固化的焦虑形成了共鸣。
参政党这种议题极化和情感动员的模式与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操作逻辑基本上是一致的。 不过与欧洲相比,日本参政党的崛起也有本土特性,受到历史修正主义以及对战后体制反思的影响更深,例如主张强化国防,修正所谓的“自虐史观”,这些内容与日本右翼势力推动的摆脱战后体制的目标形成了一种呼应,因此带有更强的民族主义与历史叙事重构的色彩。
项昊宇进一步指出,参政党此后或将成为日本政坛的“关键少数”,虽然不会颠覆日本的政坛格局,但会成为推动日本政坛保守化和右倾化的一个重要的新变量。
虽然目前参政党在国会两院的议席不超过20席,难以主导政策,但是可以通过议席制衡来影响执政联盟的决策。例如在预算审议法案的表决中,参政党可以凭借支持政府提案为筹码,迫使自公联合政权吸纳其部分政策主张;对于收紧外国人在留政策,也可以推动修改法律强化对于移民和在留外国人的管控。这种以小博大的策略可能会使日本社会政策更趋保守化。
与此同时,参政党与自民党在修宪、强化国防等议题上存在一定共识,它的崛起也会削弱日本政界对于历史修正主义的反对力量,可能会加速自民党内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增加防卫预算、放宽武器出口限制等政策议题。此外,随着参政党影响力的扩大,可能会促使日本政府在涉外的领土争端、历史认知问题上表现得更加激进和强硬。
从现在日本政坛格局来看,参政党的“关键少数”地位还会加剧日本政治的碎片化。执政联盟需要在每个法案上与多个小党进行协商,导致出现政策妥协成本升高甚至出现法案难产的局面,从而加剧日本政局的不确定性。
而政治的不稳定性反过来又可能被参政党利用,进一步渲染传统政党的无能,形成民粹崛起、治理失效、更加民粹化的恶性循环。这不仅会加剧日本内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会产生外溢效应,冲击东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